責任編輯:牛樂耕
紀 珽 陸 毅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并作出戰略部署,為我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重要意義,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經濟全球化是我們謀劃發展所要面對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革。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但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不可逆轉。我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順應經濟全球化大勢,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有利于推動我國更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到位了,開放能力才更強,開放空間才更大;開放擴大了,改革動力才更足,改革效果才更好。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能夠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當前,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只有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才能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等改革任務,將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資深耕中國,進一步激發外資活力潛力,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出積極應對貿易數字化、綠色化趨勢,創新發展數字貿易等改革任務,是對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和全球貿易發展新趨勢的深刻把握,有利于構建起新的貿易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等等。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有利于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愿同各國一道,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時代,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這要求我們堅持命運與共,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能夠通過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等改革任務,有助于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推動多雙邊和區域合作不斷深化;提出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等改革任務,能夠給相關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幫助他們更好融入國際市場,實現共同發展;等等。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將為世界現代化和全球發展繁榮注入強勁動力,匯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合力,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詳細]
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增進基層黨員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在社會上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詳細]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