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德元
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把發展建立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資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
河北遷安,一家鋼鐵企業應用電化學除垢技術,成功解決高堿度、高硬度水源的循環水濃縮問題;浙江杭州,一家印染公司采用膜處理系統和智慧用水管控技術,顯著提高中水回用率及水重復利用率;山東日照,一家制漿造紙公司綜合應用生物處理等技術,實現廢水源頭減量和深度回用相結合……如今,水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更成熟、效率更高,水循環經濟大有可為。
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伴隨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需求量持續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利用效率總體不高,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都面臨水資源短缺的挑戰。這樣的現狀,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轉變水資源開發利用觀念,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
水循環經濟,以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實現水的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協調統一為目標。其在使用環節強調節約用水,通過工業企業節水改造、發展節水型農業、推廣節水型產品等,最大限度減少生產生活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污水排放環節,把污水作為“第二水源”大力開發,對污水進行處理并重新用于工業生產或河湖濕地生態補水,減少原生水資源消耗。
發展水循環經濟,首先要從價格和制度設計上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水資源的稀缺性體現在價格上,就是賦予水資源以經濟價值,如企業取水時繳納的水資源稅、居民日常生活中繳納的水費等,再如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水資源稀缺性體現在制度上,就是對用水總量和強度進行管理,如健全節水規劃體系、完善用水定額體系等。這些制度、規則,為發展水循環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也要加強主體培育。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各類用水企業等生產主體發展水循環經濟,比如鼓勵農業、工業領域用水大戶進行節水改造,開展水的重復使用和再生水的循環利用。另一方面,還要培育服務于水循環經濟各環節的經營主體,比如第三方節水服務企業、污水處理與再生水供應企業、節水產品和節水裝備制造企業等,以充滿活力的經營主體助力水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
還需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內生動力。從激勵機制看,可以通過投資、價格、財稅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支持水循環經濟發展,比如實施居民階梯水價,對工業用水效率達到國家用水定額先進值的納稅人減征一定比例水資源稅等。從約束機制看,通過法律、標準、認證等規范和引導用水行為,比如施行《節約用水條例》,對節水潛力大、使用面廣的用水產品實行水效標識管理,并逐步淘汰水效等級較低的用水產品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大力發展水循環經濟,把發展建立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基礎上,最大程度保障水資源安全,最大限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定能更好促進“人水和諧”,不斷書寫中華民族治水安邦、興水利民的新篇章。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低空經濟為什么如此受人關注呢?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拓展了人們的想象邊界,描繪了一幅關于未來發展的圖景,讓人們對“翅膀上的中國”充滿期待。[詳細]
2024年,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局面,對宏觀調控形成巨大考驗。特別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黨中央沉著應變,于9月下旬果斷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無論在力度、廣[詳細]
構建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并不意味著封閉保守、排斥外來知識體系另搞一套,而是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形成中國特色并增強主體性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詳細]
“楓橋經驗”形成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創新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幾十年來,“楓橋經驗”的內涵不斷豐富,從社會治安領域擴展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我國社會學界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典型,對[詳細]
“牽頭”,不僅是名義上的領銜,更意味著責任與擔當。遺憾的是,一些牽頭單位將“牽頭”簡化為“派任務、催落實、收成果”的機械流程,忽視了自身作為引領者、協調者的職責。更有甚者,一些牽頭單位將配合部門視為單純的執行者,自己置身事外,不愿承擔責任,將“牽頭[詳細]
這就是超大規模市場的體量優勢,回旋從容空間廣;這就是區域協調發展的疊加效應,優勢互補潛力大。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比較優勢、縮小發展差距,培育新動能,必將打造出更多新的增長極,推動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詳細]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在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征程上,制度型開放必將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詳細]
只有按照規律行事,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實效和成績。五個“必須統籌”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規律性認識,要牢牢把握。學習好、領會好、運用好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用科學方法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我們定能掌握發展主動、做到行穩致遠。[詳細]
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它都源自人類的設計,都是人類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勞得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智慧,我們必須做好防范,確保它始終是“朋友”。[詳細]
“我是離開最晚的那一個,我是開工最早的那一個,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個,我是堅守到最后的那一個,我是行動最快的那一個,我是牽掛大家最多的那一個……”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