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黃 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江西于都縣是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在此集結出發,踏上漫漫征途。近年來,于都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本地特色和優勢,積極進取、主動作為,在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
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舉措。改革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于都縣結合自身實際,用好用活國家部委對口支援政策,大力推進深化改革開放專項行動,持續鞏固提升商事制度、醫養融合、體教融合等改革成果,聚焦農業生產“大托管”服務、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改革、文化旅游路徑創新、國有企業改革、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快探索新模式、建立新機制。持續深化對內對外開放,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堅持“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做到”的服務理念,深化“一站式集成審批”“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整合資源、精準發力。近年來,于都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全力強龍頭、補鏈條、建集群,持續優存量、拓增量、擴總量,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推動紡織服裝首位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和改造升級,建設智慧工廠、數字車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瞄準電子信息、新型建材、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領域重點發力,打造細分領域的特色優勢產業。同時,我們充分用好紅色資源,建設運營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于都段重點項目,做好建設提升、融合發展、宣傳推介、管理服務四篇文章,紅色教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旅游蓬勃發展,文旅產業正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新動能。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現代化,又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于都縣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重要位置,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深化產業、就業、易地搬遷幫扶,落實兜底保障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一體推進擴面種植、產品研發、標準編制、營銷推廣、品牌建設“五大行動”,大力發展富硒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努力在農村大地鋪展開一幅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秀美畫卷。
大力增進民生福祉。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確保老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幸福生活,是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線任務。于都縣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用心用情辦好“學位、床位、車位、廁位、梯位”等重點民生實事。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作者為中共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委書記)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踔厲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上,讓我們大力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把沂蒙精神這一豐厚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詳細]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詳細]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是每一名黨員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也要求我們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注重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善于從中華優秀[詳細]
金融服務,連著企業經營的“小生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讓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前進動能,更好為經營主體增信心、為經濟發展添活力。[詳細]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必能以各民族大團結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落實到位。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詳細]
在共性中尋找個性,推動新質生產力精準布局;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助力新型生產關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與個性中做好“加減法”,就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蓬勃涌動。[詳細]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著眼未來,以強大的金融有力支撐科技和產業創新,用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滿足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需求,支持實現從研發到量產質的飛躍,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詳細]
新質生產力成勢處,高質量發展動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穩”和“進”的辯證法,統一于謀定后動、奮發進取的行動中。[詳細]
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壯志,敢于探索科學“無人區”,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推出更多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推進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