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侯賽因·阿斯卡里
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在1992年出版的《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一書中稱,1991年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不僅標志著某一特定戰后歷史時期的結束,也是歷史本身的終結,即人類意識形態演變的終點以及西方自由民主作為人類政府最終形式的普遍化”。
福山的老師塞繆爾·亨廷頓則沉浸在地緣政治和永久戰爭的理念中。亨廷頓呼吁西方保持警惕,給福山看似“樂觀”的想法潑了一盆冷水。基于1993年以來發表的一系列文章,亨廷頓在1996年出版了《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他在書中稱,占主導地位的西方自由民主秩序與伊斯蘭國家以及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之間發生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過去30年的戰爭和經濟與金融危機中,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的發展給世界帶來了一線曙光。越來越多的國家被這個新的經濟力量中心所吸引,這主要歸功于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信念。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2014年發表《福塔萊薩宣言》,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壯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進程加速了。
隨著世界面臨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挑戰,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在2022年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并在2023年3月15日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全球文明倡議是一項獨特倡議,旨在為全球治理以及各國和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提供方案。它讓政治對話高度上了新臺階,探討了深層次的各種哲學問題,比如各國和各文明存在的目的,不同文化、歷史、宗教、生活方式、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國家實現和平共處的途徑等。當今世界面臨危險的分裂,全球文明倡議則重振了樂觀精神,有望讓“文明的沖突”與“歷史的終結”這兩種幻想徹底覆滅。 圍繞中國和其他國家在現代化道路上可能面臨的重大問題,習近平主席給出了明確答案。
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增進當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孫后代權益。
我們要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不能搞簡單的千篇一律、“復制粘貼”。
面對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政黨要敢于擔當、勇于作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探索優化方法路徑,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為現代化進程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活力。
我們要弘揚立己達人精神,增強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人類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 我們要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在這個面臨嚴重的環境、經濟和安全危機的時代,發出理性的聲音,這一點至關重要。
全球文明倡議旨在啟動“文明的對話”,而不是引發“文明的沖突”。它讓各國及民眾銘記自身存在的目的,充分利用前幾代人和文明積累的成果的意義,以及能為子孫后代作出什么貢獻、留下些什么遺產。
我們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圍內討論人類的真實本性以及生存目的。對于這類討論而言,全球文明倡議無疑按下了一個及時的啟動鍵。
(作者系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副所長)
對調查研究中發現的問題要研究透徹,找準根源和癥結,形成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思路辦法和政策舉措。還要注意加強對調研課題完成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的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使每一次調查研究的過程都成為推動問題解決、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詳細]
當前,在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關頭,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要義,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法治實踐、推動法治[詳細]
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民營企業家要增強家國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民營企業要在企業內部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推動構建全體員工利益共同體,讓企業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員工。民營[詳細]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展望未來,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我們就能把握制度優勢帶來的機遇,為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