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呂曉勛
以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在福建廈門,施耐德電氣的新生產線正式啟用;在廣東惠州,投資10億元建成的安姆科全球軟包裝樣板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空中客車在四川成都布局的飛機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將于今年下半年竣工交付……最近一段時間,外資項目加速落地,從一個側面有力印證了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給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痹诟咚缴蠑U大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更好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時代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擁抱世界,激活了自身發展的澎湃春潮,也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能。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但世界決不會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然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這是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的堅定選擇。隨著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繼續拓展,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才能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爭取開放發展中的戰略主動。
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從國內視角看,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從國際視野看,要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同各方一道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開放。以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有助于創造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
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攜手共進,方能共享未來!豆膭钔馍掏顿Y產業目錄(2022年版)》正式生效施行,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商務部印發沈陽等6個城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服務業對外開放按下快進鍵;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深入對接,為沿線國家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堅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會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
只要我們始終清醒認識自身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在占據先機時能順勢而為、面對困難時敢逆勢而上,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就一定能夠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以人民至上的情懷、接續奮斗的戰略目標和環環相扣的工作部署,實現中華民[詳細]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們將牢牢把握發展機遇,實施深化拓展綜合改革攻堅行動,聚焦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城鄉一體、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民生保障和黨建引領等領域,加強改革系統集成,穩扎穩打、協同推進,以改革合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詳細]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制定更加科學、更加精準的政策,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繼續充分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就能進一步增強穩投資對擴大國內需求、穩[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應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為廣大網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詳細]
我們黨每逢重大歷史關頭,都要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全黨思想,每次黨內集中教育也都堅持把黨的理論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并貫穿始終,為全黨團結統一奠定堅實思想基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黨的思想、意志、行動的統一,最根本的就是靠理論武裝。理論強,[詳細]
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他們人生的黃金時期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相吻合,當代青年的全面發展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百年接續,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必將以青春之力譜寫新的盛世華章。[詳細]
任何有效的社會治理活動,應當始終關注作為實踐主體的人,F代數字科技賦能政府治理,可能會面臨諸如現實情感交流空間壓縮、技術設計的單邊化與封閉化、情感激勵與反饋機制缺失等問題,因此應注意避免“只見數字不見人”的現象,在數字政府建設中重視提升其“情感溫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