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周珊珊
外貿進出口展現出較強韌性,為全年實現外貿促穩提質打下了基礎
外貿平穩向好,折射出中國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堅實足跡
一輛輛新能源車排起長隊,有序駛入靠港的巨型滾裝船,準備銷往海外。這是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滾裝碼頭的忙碌日常。在這個全國最大的滾裝汽車碼頭,國產新能源車“排隊出海”的場景,正是我國外貿開局穩中向好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外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3.32萬億元,同比增長5.8%,進出口延續了向好態勢。外貿進出口展現出較強韌性,為全年實現外貿促穩提質打下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4個月,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數量同比增加了8.9%,繼續保持我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地位,為拓寬就業渠道、穩定就業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
外貿平穩向好,得益于我國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一季度,外貿商品“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增長66.9%,拉高了出口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領跑出口,表明我國外貿新動能不斷培育壯大,更折射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中國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堅實足跡。依靠科技創新與低碳轉型,“中國制造”不斷塑造和積累國際競爭新優勢,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力強勁。
外貿平穩向好,也得益于宏觀政策的有力護航。我國大力推進外貿促穩提質,為穩外貿提供政策支持,還積極開拓與“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受益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生效帶來的政策紅利,我國與東盟貿易往來持續升溫。今年前4個月,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2.09萬億元,增長13.9%。此外,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6%,也保持了高增長。市場布局日益優化、貿易伙伴趨向多元,極大地激發了我國外貿的活力和潛力。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五方面政策措施,將以更大政策力度幫助企業穩訂單拓市場。落實落細新政策好舉措,將進一步增強我國應對全球供應鏈調整和市場波動的能力。
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當前,全球通脹高企、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帶來的外需減弱,對我國外貿發展帶來更大的挑戰。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的競爭優勢在不斷夯實,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
“就像過年一樣!”廣交會時隔三年全面恢復線下展,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新高。看看這個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實現外貿促穩提質的目標是有支撐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詳細]
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牢牢把握這一總要求,要深入領會其重要意義,全面把握其豐富內涵,切實將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詳細]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高質量發展。[詳細]
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科學處理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一個充滿生機而又穩定有序的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模樣,也是東方大國向世界呈現的宏偉氣象。[詳細]
前進道路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以“中國之制”保障“中國之治”,我們一定能經受住一次次風險考驗,不斷化危為機、浴火重生,開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來。[詳細]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在整體把握、融會貫通中不斷做好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汲取奮發進取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不斷推動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詳細]
在行業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的過渡階段,堅持穩中求進,以技術創新為內生動力,以市場機制為根本依托,以政策環境為有力保障,定能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添磚加瓦。[詳細]
我們堅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會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帶來更加進步和繁榮的中國和世界。[詳細]
只要我們始終清醒認識自身發展的優勢與劣勢,在占據先機時能順勢而為、面對困難時敢逆勢而上,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就一定能夠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以人民至上的情懷、接續奮斗的戰略目標和環環相扣的工作部署,實現中華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