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謝波峰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各環節,在驅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對于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意義愈發重大。高水平的數字中國建設需要高水平的數據要素配置,高質量的數字化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數據治理。我們要深刻認識數據治理的重大意義,充分把握數據治理的理念目標,優化數據治理分工協作,壓實各方數據治理責任,通過高質量數據治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實現數據要素價值,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的數字動力。
認識數據治理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數據治理作為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如果數據治理失靈、無效,數據被隨意竊取濫用、任意泄漏轉賣甚至不加監管地流動到境外,就會對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隱患,對個人信息權利造成嚴重損害。這樣,數據不僅不能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巨大便利,反而會帶來各種問題,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帶來阻礙。加強數據治理,不僅是一國自身的發展需要,也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深化全球數據治理,打破數字壁壘,推動數據互聯,積極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數字伙伴關系,才能更好讓數據造福人類,推動人類進步事業。我們要建設更高水平的數字文明,就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數據治理的重大意義,使加強數據治理成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引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握數據治理理念目標。黨和國家充分認識到并高度重視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強調要加快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2022年底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進一步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以及安全治理等方面構建起我國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實現高質量數據治理,必須認真學習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數據治理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改革創新、系統謀劃,以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為前提,以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為主線,以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為重點,推動各項意見建議落實落地,大力提升數據要素配置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融合性,更好實現數據要素價值,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數字支撐。
優化數據治理分工協作。根據新一輪機構改革的總體安排,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這一安排適應了新發展階段對全面加強數據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網信部門承擔著維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網絡空間內容治理等方面的任務,具有以安全為導向的鮮明特征。實現高質量數據治理,需要完善數據治理的體制機制,優化不同層級、不同部門之間的分工協同。一方面,優化數據治理機構是高質量數據治理在組織層面的要求和體現,形成橫向和縱向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治理機構是數據治理專業化走向高水平成熟階段的標志。另一方面,在優化數據治理機構的具體過程中,進行職責分工、定崗定編、建章建制,是落實高質量數據治理的重要措施,通過治理機構的優化和整合,驗證相應職能分工協作的科學合理性、可操作性,進一步明確數據統籌管理涉及機構的各自工作重點,形成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的有機體系。
壓實各方數據治理責任。黨和政府在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和數據要素配置等領域已經作出有效的規劃和部署,為加強數據治理工作擘畫了發展藍圖。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實現高質量數據治理,必須把壓實責任貫穿數據治理全過程,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和義務,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的數據治理模式,形成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的數據要素治理格局,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滴水穿石的毅力、攻堅克難的決心,把數據治理責任落實落細。創新政府治理方式,充分發揮政府有序引導和規范發展的作用,守住安全底線,明確監管紅線,打造安全可信、包容創新、公平開放、監管有效的數據要素市場環境。企業應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落實在數據來源、數據產權、數據質量、數據使用等方面的數據治理責任,依法進行數據采集匯聚、加工處理、流通交易、共享利用,依法保護數據安全和用戶個人信息權益。完善行業自律機制,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協同治理作用。
(作者:謝波峰,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
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五大方面既有各自內涵,更是一個整體。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五個方面緊密聯系、相互支撐,[詳細]
要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出更多服務發展的新政策、便民利民的新舉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大助力。更加注重疏導化解、標本兼治,在執法辦案等工作中把準群眾情緒和社會心態,在工作中跟進關懷服務,努力使執法管理更有“溫度”。[詳細]
這既是深情厚愛和殷切囑托,更是實踐要求和激勵鞭策,為廣大青年矢志服務鄉村振興、唱響農民美好生活提供了指引和遵循。紙短情長、言深意重。廣大青年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堅定理想、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詳細]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的諸多困難挑戰迫切要求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這就需要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深刻洞悉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最大限[詳細]
“就像過年一樣!”廣交會時隔三年全面恢復線下展,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新高。看看這個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實現外貿促穩提質的目標是有支撐的。[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強調:“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詳細]
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牢牢把握這一總要求,要深入領會其重要意義,全面把握其豐富內涵,切實將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推動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詳細]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高質量發展。[詳細]
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在改革發展進程中科學處理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一個充滿生機而又穩定有序的中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模樣,也是東方大國向世界呈現的宏偉氣象。[詳細]
前進道路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以“中國之制”保障“中國之治”,我們一定能經受住一次次風險考驗,不斷化危為機、浴火重生,開辟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