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何映昆
文化被視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獨特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眾多文化形態的一種,工業文化是在工業發展進程中衍生、發展而來的。我國積累了豐富的工業文化資源,如何利用好、傳承好這部分文化資源,對于建設文化強國、激揚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文化資源,既包括歷史上人類工業活動產生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遺址遺跡、文獻出版物等,也包括工業化產生的各類人文資源。回溯既往,從一系列遺址遺跡以及古代典籍的記錄中,可以窺見中國古代工業文化的一角。近代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如今,我們構建起門類齊全、世界上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這一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催生了實業報國等影響至今的思潮,形成了大量工業遺產,鑄就了大慶精神、工匠精神等一批寶貴精神財富。這些工業文化資源,是黨團結帶領人民開拓進取、不懈奮斗的生動寫照,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將工業文化資源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我國是工業文化資源大國,如何將這些文化資源以貼近當下欣賞習慣的形式呈現出來,需要進行深度挖掘、大膽創新。比如,近些年頗為流行的工業旅游,將工業遺址遺跡與其他文化元素相融合,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旅游景觀,讓游客領略到工業文化的獨特魅力。當前,隨著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互聯網、數字技術等對工業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值得重點關注、充分挖掘。還要看到,工業文化資源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有助于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在各類教育培訓中用足用好工業文化資源,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文化支撐,有利于促進產業和科技創新,推動我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
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塑造和傳播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如今,我國在工業互聯網、清潔能源、節能降碳等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并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幫助后發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進程。如何將中國工業的這些新形象、新氣象展現出來、傳播出去,提升我國工業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也是現實課題。要進一步擦亮產業名片,提高中國制造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作用,創新工業文化載體,打造數字博物館、沉浸式工業旅游景區、數字文化街區等。與時俱進、創新方式方法,才能讓更多人了解工業,積極參與工業文化傳承發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挖掘好、利用好工業文化這筆寶貴財富,定能激勵更多人投身工業現代化建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戰[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將秉持初心、努力奮斗,繼續發揮專業所長,努力鉆研出更多成果,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新的貢獻。[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將秉持初心、努力奮斗,繼續發揮專業所長,努力鉆研出更多成果,在鄉村振興中作出新的貢獻。[詳細]
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詳細]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站立在浸潤優秀傳統文化的中華大地上,手握科學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沐浴文明輝光,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不斷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我們信心滿滿、底氣十足![詳細]
在“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經典紅歌,感悟信仰力量。[詳細]
沂蒙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在沂蒙山區形成的一種偉大精神風貌,它體現了中國人民與國家和民族共同奮斗、共同前進的決心和勇氣。沂蒙精神在新時代仍然熠熠生輝,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進步具有深遠影響。[詳細]
全球治理體系正處于調整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做全球治理變革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國際傳播,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譯介闡釋,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