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
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白鷺回來了!江西省會昌縣周田鎮連豐村的村民,再次迎來“老朋友”。這個位于贛江上游的小山村,曾因豐富的頁巖資源先后建起了兩個磚廠,開山采石、砍樹建房、毀地燒磚,林木蔥郁的山坡只剩下裸露的巖石和光禿禿的礦坑。2018年,因為不符合新修訂的環保標準,磚廠關停;2021年,以建設江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試點縣為契機,當地開始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如今,這里草木豐茂,生機蓬勃。
美麗蝶變,源于思想領航。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精辟概括了“四個重大轉變”,強調“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重要思想,系統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大河奔涌,見證思想光芒。對黃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在心。在三江源頭,總書記叮囑要保護好“中華水塔”;在甘肅,總書記提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山西運城,總書記強調“不利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事,堅決不能做”……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黃河流域各地邁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步伐。最新遙感調查評估發現,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顯著增加,上游植被覆蓋“綠線”比20年前西移約300公里,F實案例有力證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植根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思想就是力量?茖W理論的價值就在于回答時代課題,推動實踐發展。創造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要求“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事實充分證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開創了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做好”。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更加光榮、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必須堅定不移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方向和目標要求,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2013年9月,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嚴肅指出:“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城市河北占了7個。再不下決心調整結構,就無法向歷史和人民交代。”壓減燃煤、調整產業、依法治理……河北省大氣環境質量“氣質日歷”中,頁面顏色由代表污染的深色逐漸過渡到代表優良的淺色,2022年的優良天數比2013年增加了121天。生態奇跡的背后,是扎根實踐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學理論的有力指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們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闊步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詳細]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從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到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在神州大地全[詳細]
深入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在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我們一定能夠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詳細]
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繼續推進“兩個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能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詳細]
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深化[詳細]
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還要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對于干部在干事創業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如果不分情況、不分性質搞“一刀切”,容易挫傷干部改革攻堅、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詳細]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直接關系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強調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是一面“行走的旗幟”。面對更加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廣大黨員干部要把根深深扎在群眾的沃土,不斷增強群眾意識,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骨干力量。[詳細]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思維方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戰[詳細]
以放開搞活匯發展之力、聚創新之勢。做好“放”的文章,就要培育“放”的多元主體,“放”出經營主體的活力、基層一線的動力、社會各界的合力、群眾創新創業的潛力。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建立“親清政商關系”的內涵意義與路徑,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幫企業解難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