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
實現“雙碳”目標,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決不能搞碳沖鋒、運動式減碳
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各地區各部門以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云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工作人員到該縣生態環境保存較好的干壩子大山拍攝生態環境專題片,并進行植被監測、碳匯林檢查、碳中和講解;四川省成都市,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財經學院成立了一支低碳新青年隊伍,從理論學習到實地調研再到親身實踐,探索有效的碳減排方案……越來越多人行動起來,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共同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其中之一就是“‘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關系,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們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綠色低碳產業競爭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這不是別人要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一諾千鈞,言出必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構建和實施“雙碳”政策體系,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把“雙碳”目標要求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前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全部裝機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化石能源;新時代以來,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我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雙碳”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綠色發展交出亮麗成績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世界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難度可想而知。我們在目標和任務上確定無疑,態度和決心上毫不動搖,行動和策略上穩中求進。實現“雙碳”目標,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決不能搞碳沖鋒、運動式減碳。從實踐角度出發,要充分考慮國內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基本國情,通盤謀劃,先立后破,不能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確保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可以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次大考,既要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國擔當,也要按照我國發展的節奏自主行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
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從宣布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到推動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等一攬子協議,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對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2016年至2022年,全球綠色低碳技術發明專利授權量累計達55.8萬件,其中,中國專利權人獲得授權17.8萬件,占比達31.9%,年均增速達12.5%,明顯高于全球2.5%的整體水平,這表明中國將不斷引領世界綠色低碳轉型。
在山西省長治市,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楊振強對一棟近7000平方米辦公樓的節能減排改造項目提出建議,改造后預計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近600噸。在2022年新修訂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中,建筑節能減排咨詢師這樣的綠色職業,共確定134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我們定能不斷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更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在綠色發展中不斷兌現“雙碳”承諾,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不竭源頭。
良好的創新生態是科研成果涌現的重要條件。開展基礎研究,需要物質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勵;既需要健全保護創新的法治環境,也需要營造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面向世界[詳細]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詳細]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深化改革,積極擴大內需,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詳細]
生態奇跡的背后,是扎根實踐的不懈探索,更是科學理論的有力指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們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詳細]
闊步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刻領會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持續加強黨的創新理論[詳細]
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實干才能夢想成真。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從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從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到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美麗中國建設在神州大地全[詳細]
深入理解和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在新征程上更有效地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我們一定能夠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詳細]
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繼續推進“兩個結合”,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能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詳細]
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深化[詳細]
讓愿擔當、敢擔當、善擔當蔚然成風,還要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對于干部在干事創業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如果不分情況、不分性質搞“一刀切”,容易挫傷干部改革攻堅、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把“三個區分開來”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