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王 剛 賈支正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戰略部署。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努力推動實現人的現代化。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毛澤東同志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為之不懈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扎實的行動回應人民對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提出在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新征程上,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現代化最堅實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要靠億萬人民去大膽探索。必須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汲取人民智慧、傾聽人民呼聲,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黨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相統一、黨的行動和廣大人民心聲相契合,不斷凝聚起推動民族復興巨輪前進的強大合力。
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要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最終目標是放大自貿試驗區溢出效應,提高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水平,全面提升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示范引領全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作用,讓更多改革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地區。[詳細]
調查研究是基本功,必須抓在經常、融入日常、做在平常。黨員干部經常開展調查研究,提高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涵養密切聯系群眾、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優良作風,開展各項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礎。[詳細]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需要持續深化、不斷提升的過程。扎實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以有力措施抓好整改落實,不斷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和水平,[詳細]
推進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需要繼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秉承系統思維、實踐思維、創新思維、發展思維,擴展育人空間,整合育人資源,匯聚育人合力,發揮創新精神,最大限度彰顯學校思政課的育人成效。[詳細]
循著綠水青山的腳印,如今的山東,散發著更加迷人生動的魅力。當前,我省正奮力“走在前、開新局”,在加快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新征程上,綠色之風將吹遍齊魯大地。[詳細]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以綠色低碳技術為抓手,充分釋放創新動能,助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一定能夠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詳細]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在黨的全面領導下,全面推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堅持統籌部署、協同推進,強調精準施策、因地制宜,不斷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激發鄉村發展的“乘數效應”和“化學反[詳細]
良好的創新生態是科研成果涌現的重要條件。開展基礎研究,需要物質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勵;既需要健全保護創新的法治環境,也需要營造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面向世界[詳細]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詳細]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持續深化改革,積極擴大內需,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