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陳雙飛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文章強調,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是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寶貴經驗,是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所在,是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定海神針”。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之所以取得顯著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得到有力貫徹。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把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體現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各環節各方面,確保教育領域始終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健全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制度,是黨的全面領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進程中起著根本作用。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至關重要。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地方各級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和作用,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同時,堅持和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扎實抓好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不斷推動教育系統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建設教育強國為總抓手,認真履行好全面領導責任。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始終把牢辦學方向,就是自覺在大局下想問題、作決策。切實履行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領導責任,不斷增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預見性,堅持抓好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嚴格把好選人用人關。認真貫徹執行教育督導問責制度,把黨的教育方針是否落實到位作為檢驗黨的領導是否有效實現的重要標準,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黨組織的決定不折不扣得到落實。
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事關國家發展、民族未來、人民幸福,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必須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不斷完善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形成落實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持續推進教育公平,著力解決好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要。堅持公共資源配置要優先滿足教育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公共資源配置制度機制,統籌利用好各類教育資源,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合理流動,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水平。堅持優先安排教育投入,不斷深化教育經費投入機制改革,把增加財政性教育投入作為建設公共財政體制的重點,健全保證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
全社會要共同擔負起辦好教育的責任。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緊密合作、同向發力。一是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基礎作用,不斷健全“家校社”一體化育人機制,調動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主陣地作用,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不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充分發揮社會教育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的平臺和依托作用,把文化館、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等各類公益性設施建設成為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教育平臺,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陳雙飛,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過去的輝煌屬于人民,未來的征程依靠人民。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共產黨人有能力、有責任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斷推進理論創[詳細]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更是[詳細]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圍繞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指[詳細]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詳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要圍繞“四個新”的要求,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實際行動干出一番業績。只要我們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主動、聚合眾力[詳細]
“當我和這些遺跡發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園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在深厚傳統中取精用宏、固本開新的大格局大氣象。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華民族正向著“長[詳細]
“當我和這些遺跡發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園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在深厚傳統中取精用宏、固本開新的大格局大氣象。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華民族正向著“長[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自身所長,增強競爭優勢”。橫琴與澳門一水之隔,最近處不到200米。地緣近是優勢,人相親是活力,設施聯通夯基礎,機制相通強支撐,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搶抓機遇,更好實現粵澳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推動粵港澳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