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曉梅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發布。不久前,中央編辦正式批復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內設機構。不斷推出的有力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必將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優環境,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是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出臺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改革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政策不斷落細落實,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穩定的預期,也助力廣大民營企業家一心一意謀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需要從加強法治入手,創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近年來,從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到健全充分聽取民營企業意見的立法工作機制,再到幫助民營企業有效預防和化解法律風險,我國相關法律制度不斷完善、法治環境持續優化,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實踐表明,法治化水平越高,就越能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激發其創造力,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也就越充沛、越持久。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還要著力完善相關法律規范,不斷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除了立法、司法層面,良好的執法環境,對民營企業發展同樣重要。特別是對一些小微企業來說,有關部門執法規范與否、公平與否,對日常經營影響更大。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要進一步完善監管執法體系,提高監管公平性、規范性、簡約性,增強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一方面,有關部門需要強化法治思維,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做到規范文明執法,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細化、量化行政處罰標準,嚴厲查處執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執法效率,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營造公平市場環境,讓那些依法合規、踏踏實實經營的企業可以心無旁騖謀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面向未來,聚焦民營企業的需求期盼,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把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部署要求落到實處,營造正確認識、充分尊重、積極關心民營經濟的良好社會氛圍,定能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
過去的輝煌屬于人民,未來的征程依靠人民。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共產黨人有能力、有責任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斷推進理論創[詳細]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更是[詳細]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圍繞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指[詳細]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詳細]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需要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要圍繞“四個新”的要求,匡正干的導向、增強干的動力、形成干的合力,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實際行動干出一番業績。只要我們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主動、聚合眾力[詳細]
“當我和這些遺跡發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園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在深厚傳統中取精用宏、固本開新的大格局大氣象。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華民族正向著“長[詳細]
“當我和這些遺跡發生觸碰時,腦海中抽象的思想與概念變得具體、鮮活起來。”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朱熹園中的感慨,道出很多人的心聲。漫步其中,不覺間,前行的腳步更加有力了。面向未來,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方法、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創了在深厚傳統中取精用宏、固本開新的大格局大氣象。歷史照亮未來,奮斗成就偉業。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中華民族正向著“長[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自身所長,增強競爭優勢”。橫琴與澳門一水之隔,最近處不到200米。地緣近是優勢,人相親是活力,設施聯通夯基礎,機制相通強支撐,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搶抓機遇,更好實現粵澳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推動粵港澳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