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實踐平臺
隨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格局平臺效應不斷擴大,中國與共建國家深化合作、共同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物暢其流,人享其行,發展便猶如插上翅膀。以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為依托,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擁有了出海口;乘坐中歐班列,歐洲的蘋果可以銷往近萬公里外的中國市場,中國云南的咖啡也可以進入歐洲市場;中國農業企業同老撾專家合作培育優質香米,幫助建起出口產業鏈,一舉結束老撾稻米零出口的歷史;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自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入股后,綜合指標重回世界十大航運樞紐之列……“一帶一路”建設讓更多國家走上擴大開放的道路,聯通開放的利好深深造福了共建國家和地區的人民。
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能夠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2017年,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要以開放為導向,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一帶一路”是一條開放之路,貿易暢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和營商成本,釋放發展潛力,提升各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實踐平臺。
自古以來,互聯互通就是人類社會的追求。互聯互通,經濟血脈才更加通暢,經濟社會發展潛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促進貿易規模持續擴大,成本競爭力是一個重要因素。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可以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目前,中歐班列已鋪就運行線路86條,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貨物流向通達全球10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港口,這些開放大通道為共建國家促進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打下堅實基礎。隨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格局平臺效應不斷擴大,中國與共建國家深化合作、共同發展面臨新的機遇。
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則是另一個重要原因。創新貿易合作機制、加強政策協調,有助于促進市場開放、消除貿易障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推進“陸、海、空、網”四位一體的“硬聯通”,同時也加強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軟聯通”,暢通了貿易和投資合作渠道,提供了更好的營商環境和機制保障,有助于打造深度互補、高度共贏的合作新格局。據了解,僅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農產品到達中國市場的通關時間就縮短了90%。與此同時,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成為推動貿易暢通的重要新生力量,為共建國家帶來更多貿易機會。
過去幾十年中,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因為互聯互通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限制,沒有被納入全球價值鏈,甚至成為經濟全球化“被遺忘的角落”。“一帶一路”建設促進產業合作和技術傳播,符合共建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為世界經濟找到了新增長點。泰中羅勇工業園、中印尼綜合產業園區、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中白工業園……一個個園區在精誠合作中展現勃勃生機,讓共建國家有機會搭上經濟全球化列車、提高工業化水平,同時也深化了國際產能合作,有利于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為各國工商界提供更多機遇。
翻山越嶺、跨洋越海,絲綢之路是古人創造的互聯互通奇跡。如今,遠洋巨輪劈波斬浪,“鋼鐵駝隊”跨越大洲,續寫著新時代的絲路故事。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10周年為新起點,加快發展戰略對接,推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產業與投資合作,開放將為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程。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誠實勞動、勤勉工作,銳意創新、敢為人先,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充[詳細]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亞運會給全世界留下難忘的杭州記憶。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記憶,走人間正道,干正義事業,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構建亞洲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詳細]
文明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標志。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猶如一條波瀾壯闊的長河,一路奔涌、浩蕩向前,歷經風雨綿延不絕,飽經滄桑歷久彌新,在人類文明史冊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詳細]
展望未來,中共二十大制定的發展藍圖將在實踐中得到落實,并將深刻影響整個世界。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冰中兩國必將迎來更多互利共贏合作的機遇。[詳細]
“萬里無云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中秋節是團圓的象征、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紐帶。讓我們共同感受中秋意蘊,深入體會其中蘊含的精神、價值與能量,更好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賡續傳統中走向未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大重要部署,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詳細]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這是必須邁過的坎,每個產業、每個企業都要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往前走。”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詳細]
講好大運河故事,要更好利用中外文化交流的各種場合、各類平臺,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對大運河文化的宣介推廣。國際論壇、展會展覽、體育賽事等形式多樣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為我們講好大運河故事提供了重要平臺,是傳播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窗口。當前正在舉辦的杭州亞運會,[詳細]
過去的輝煌屬于人民,未來的征程依靠人民。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共產黨人有能力、有責任揭示其中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不斷推進理論創[詳細]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義,更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