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莊文楚
張蘊萍 欒 菁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有利于提高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縣域產業發展支撐力,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步伐。
近年來,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我國縣域數字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既為縣域數據要素采集、傳輸與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又帶動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更為順暢流動,資源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實踐證明,發展縣域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一方面,數據要素流動的高效率、低耗費等特性與縣域低廉的生產費用相結合,有利于縣城對接和吸納大中城市的數字產業轉移,形成縣域數據高地和數字產業基地,帶動縣域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數據要素能夠賦能縣域各類傳統資源,發展多樣化的數字服務,推動縣域打造全方位智慧化生產生活場景。比如,利用數字技術的賦能作用,可以發展縣域智能交通、現代智慧物流網絡,加速智慧城市建設;可以開發廣泛應用于縣域農業、制造業與服務業發展的數字技術,提升縣域生產力發展水平;可以提升電子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縣域數字營商環境,完善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利企便民服務體系。新征程上,進一步筑牢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礎,要從縣域經濟發展實際出發,牢牢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因勢利導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
堅持統籌規劃,彰顯縣域特色。當前,不少地方對本地區數字經濟發展進行規劃。各地區在規劃中應將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納入進來,探索通過“一縣一策”等方式給予縣域更大政策支持力度,同時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可立足縣域發展實際,著眼縣域資源優勢或獨特地理位置發展數字產業,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縣域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高水平、數字化的縣域龍頭產業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堅持因地制宜,服務城鄉融合。當前,我國各地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必須立足縣域發展定位,結合縣域發展現狀,因地制宜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比如,位于生態功能區的縣,可充分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統籌有限資源、服務生態環境保護上的積極作用,促進縣域資源布局優化,推動縣域經濟高效、集約、綠色發展。又如,處于大中城市周邊的縣具有承接大中城市功能溢出的天然區位優勢,縣域數字經濟發展要著眼于更好同大中城市接軌,帶動鄉村發展、促進城鄉融合。
堅持政策引導,釋放數據要素增長潛力。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重要生產要素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上的作用日益凸顯,但從實際情況看,數據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出來,其價值仍有較大釋放空間。縣域作為數據采集的重要單元,要在政策引導下積極跟進大中城市數據交易發展步伐,加強數據要素供給,完善縣域數據應用場景,推進數據產權確權,合理劃分各方主體權利,促進數據要素普惠共享,加速釋放數據要素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以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