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8qymc"></strike>
    <strike id="8qymc"><s id="8qymc"></s></strike>
    <samp id="8qymc"><tbody id="8qymc"></tbody></samp>
  • <samp id="8qymc"><tbody id="8qymc"></tbody></samp>
  • <strike id="8qymc"></strike>

    走好人口規模巨大的大國現代化道路

    2023-10-20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歐陽峣

      歐陽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人口規模巨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色,也是我們做決策的基本出發點。根據人口規模巨大的典型特征,促進共同富裕、建設教育強國、以內需為主促進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務。

      推進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1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中國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大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全球人口數量達到78.37億人,其中高收入國家人口數量達到12.91億人,占全球人口總數的15.89%;中國人口數量達到14.13億人,占全球人口總數的18.03%。從國際看,中國要全面實現現代化,進入高收入國家的人口數量將增加1.28倍,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也將極大推進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從國內看,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雖然已解決溫飽問題和實現全面小康,但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發展不平衡是突出表現。為此,需要采取措施逐步解決發展不均衡問題,促進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具體而言,一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遵循區域經濟梯度推移的規律,通過打造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經濟增長極,積極利用發達地區經濟和技術的外溢效應和輻射作用,促進西部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通過健全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和三次分配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而縮小區域經濟和居民收入的差距。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遵循城鄉協調發展規律,通過以工補農和以城帶鄉,推進形成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通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增強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統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在各種生產要素中,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要素,人力資本是最寶貴的資本。中國是擁有超大規模人口數量的人力資源大國,這種人口規模不是實現現代化的掣肘,而是可以轉化為實現現代化的積極因素。為此,不僅應通過充分就業發揮人力資源數量的優勢,而且須通過教育培訓增強人力資源的總體質量。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機制主要通過兩條路徑,一是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和保障勞動力供給來促進經濟發展;二是通過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來促進經濟發展。利用人口紅利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應選擇不同的路徑。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將巨大的人口規模轉化為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使中國成為制造業大國和工業大國,創造了經濟高速和持續增長的奇跡;進入新發展階段,隨著人口增長速度的減緩和老齡化程度增加,需要轉向尋求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本紅利,即通過發展教育事業來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勞動生產率,進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達到30.6%,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達到15.5%;全國16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8年,2025年將達到13.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60%。這種不斷提升的人力資本質量,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供給。實施教育強國戰略,無疑有助于將勞動力數量優勢更好更快地轉變為勞動力質量優勢,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和拓展人口質量紅利。為此,一是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著力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二是實施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著力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三是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著力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四是完善終身學習和教育體系,著力拓展國民受教育的渠道。

      以內需為主推動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14億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萬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龐大的市場規模空間要求我們應該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中國是典型的發展中大國,人口眾多的特征可以從生產和消費兩條路徑影響經濟發展,即,不僅能夠提供充裕的勞動力,而且可以形成巨大的需求規模,共同推動經濟增長。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國民收入水平低,規模龐大的人口并沒有形成規模龐大的國內市場,我們理性地選擇了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國際市場推動制造業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和持續增長,國民收入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消費能力進而實現快速增長,巨大人口規模形成了龐大的市場規模,轉移到以內需為主的大國經濟發展道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最優選擇。

      新發展階段怎樣利用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的重點集中在以下領域:一是通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我國擁有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然而,市場規模除總體規模外,還有一個實際容量和質量效率問題,應通過努力消除區域分割、行業分割等現象來不斷增強國內市場的整體效能;通過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和制約國內經濟循環的堵點,推動國內市場規模拓展,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二是依托強大國內市場,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施基于內需的經濟全球化戰略,將構建國內產業鏈和國際產業鏈相結合,積極培植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產業集群,通過市場配置和政府推動,建立合理分工和匹配機制,在國內構建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以及緊密型的供應鏈,積極培育具有市場和技術控制能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增強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防止供應鏈斷裂,確保產業安全,以有效抵御外部經濟波動的沖擊。三是依托強大國內市場集聚創新資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錨定產業鏈培植創新鏈,根據國家重大產業需求,利用新型舉國體制協調資源,集中力量進行原始性和引領性的技術攻關,增強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利用市場規模優勢構建技術研發優勢,通過集聚創新要素和節約研發成本,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通過技術引領和產業升級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

      (作者:歐陽峣,系上海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大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返回首頁>>

    責任編輯:莊文楚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
    • 筑牢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礎 推動縣域數字經濟發展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方面。數字經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前沿,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指[詳細]

      10-19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加強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 不斷實現人民幸福安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詳細]

      10-19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增強防范化解風險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著力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8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提升干部這三種本領。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詳細]

      10-18 16-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消費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這既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又是當前形勢下積極應對需求收縮、推動經濟健康發展[詳細]

      10-18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多措并舉確保全年糧食豐收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將糧食生產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詳細]

      10-17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 治水,從“戰略”到“篤行”

      水運連著國運。一部泱泱大國的治國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撓的治水史。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得最多的,“水”是主題之一。而通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除了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以地域視角分類,還有便是以長江、黃河這樣的水系來統領。[詳細]

      10-17 09-10 人民日報 分享
    • 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

      發展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發展中國家的第一要務,也是人類社會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愿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堅定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這既是我國持續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和援外事業[詳細]

      10-16 15-10 學習時報 分享
    •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詳細]

      10-16 14-10 人民日報 分享
    • 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舉辦的菌草技術國際培訓班,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新機遇,成為互利共贏、造福人民的生動寫照。在斐濟,菌草技術被譽為“島國農業的新希望”;在萊索托,農民稱菌草為“致富草”;在盧旺達,3500多戶家庭參與菌草生產,每戶每年收入增加了1至3倍[詳細]

      10-13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 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論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團結奮斗、扎實工作,一定能不斷書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新篇章、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詳細]

      10-13 10-10 人民日報 分享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91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四虎精品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91大神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欲帝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国产精品自拍电影|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re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精品| 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