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11月5日,習近平主席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致信,充分肯定進博會連續成功舉辦所作出的貢獻,深刻把握世界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鄭重宣示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堅定決心,對進博會更好發揮功能作用提出殷切期望,為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世界經濟復蘇注入了強大正能量。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目的就是要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2018年以來,進博會成功舉辦五屆,依托中國大市場優勢,發揮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這一由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本屆進博會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數創歷史新高,必將為各方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凝聚合力,共促發展。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過去10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中國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走穩走實作出了突出貢獻。實踐充分證明,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需要各國同舟共濟、共謀發展。必須深刻認識到,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以開放紓發展之困、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才能增強各國發展動能。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始終堅持合作共贏,努力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共同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中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堅持和平發展,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征。我們敞開大門,誰來同我們合作都歡迎。作為一個超大規模經濟體,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推動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共享制度型開放機遇、共享深化國際合作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擴大市場準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將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希望的,進博會“加快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充分發揮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作用,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服務,助力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必能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途徑,在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乘歷史大勢而上,走人間正道致遠。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擋,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愿望不可阻擋。歷史反復證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各國攜起手來,凝聚更多開放共識,共同克服困難和挑戰,就一定能讓開放的春風溫暖世界,讓開放為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程。
初創期科創企業是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星星之火”,其始雖微,其成也巨。加強對初創期科創企業的支持,建立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引導各類資本“投早投小”,定會讓一粒粒科技創新的“種子”競相萌發、茁壯成長,不斷開辟經濟新增長極和產業發展新賽道。[詳細]
海洋是一個寶庫,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我們將全面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依托良好的海洋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的目標,不斷挖掘新動能,拓展新空間,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奮力建設“深藍、零碳、精致、幸福”現代化新榮成,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詳細]
傳承和發揚絲路精神,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共建“一帶一路”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詳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不斷詮釋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宣布了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詳細]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敞開大門,誰來同我們合作都歡迎”“展望未來,隨著中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中國必將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大船將乘風破浪持續前行”。當前,我國經濟恢復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地位,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光明。因勢利導、乘勢而上,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詳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兩個結合”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理論創新,彰顯了“兩[詳細]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習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廣大讀者一道,回顧過去10年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汲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智慧與力量。[詳細]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切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為先導和基礎。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