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曉宇
【關鍵詞】法治化營商環境
【事件】在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檢察院聯合高校、行業協會摸排了300多家建筑企業所涉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情況,并開展實地調研。通過開展聯合“體檢”,提早研判企業存在的違法風險及制度漏洞,讓企業了解“什么是合規”“合規有什么作用”“如何進行合規建設”,督促涉案企業制定具體可行的合規整改計劃,有效減少了轄區企業違法觸規行為。
【點評】
體量大、周期長、企業治理狀況參差不齊、人員流動頻繁……建筑業從業者白春楊一度因為這些行業“痛點”而焦慮不已。不懂法、易觸規,白春楊的焦慮折射出企業對合規管理、防控風險的迫切需求。
湖里區探索建立企業刑事合規、行政合規、行業合規指導“三位一體”的企業合規治理體系,提升法治服務水平,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既能夠促進企業經營者懂法、守法、用法,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經營效率,也為地區經濟健康發展夯實法治保障,是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有益探索。
營商環境是穩定市場信心、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健全對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預期。”近年來,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成為越來越多地區的共同行動。北京市大興區啟動律師行業服務民營經濟專項行動,為企業提供在線咨詢、法治培訓、遠程調解等法律服務;浙江省全面推行輕微違法告知承諾制,細化輕微違法情形,依法制定從輕、減輕、免罰標準;廣東省韶關市全面啟動“綜合查一次”聯合執法模式,針對監管領域中常見、高頻行政檢查事項,推行跨部門、場景式的聯合執法機制,進一步增強執法監管效能……讓執法有力度也有溫度,有利于增強經營主體發展信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我國經濟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以市場機制與法治體系深度融合為動力,推動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近年來,從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陸續出臺,到各地區各部門制定實施一批地方性法規規章、部門規章,我國營商環境的法治框架日益建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把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執法、司法在服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現代化經濟體系有序運行中的重要作用,讓經營主體在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就能為經濟活動營造公正、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營造依規經營、創新創業、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用法治方式為企業和企業家排憂解難,讓企業無后顧之憂、心無旁騖謀發展,定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完善現代化產業政策體系。推動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統籌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在技術攻關、產業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加強政[詳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特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詳細]
廣大黨員干部要全面準確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各項要求,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業績。[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強調“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革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資源中最關鍵、最稀缺的頂尖部分。[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中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耕文明悠久厚重、影響深遠;中國也是農業資源與人口大國,生態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卻相對短缺。中國建設農業強國不能簡單照搬國外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而要根據[詳細]
“多想一想我們的工作怎么樣,有沒有對不起黨和人民的地方。”楊善洲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共產黨人時刻的黨性追求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擔當。新征程上,我們要增強“檢身若不及”的自覺,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詳細]
乘歷史大勢而上,走人間正道致遠。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阻擋,各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愿望不可阻擋。歷史反復證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各國攜起手來,凝聚更多開放共識,共同克服困難和挑戰,[詳細]
初創期科創企業是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星星之火”,其始雖微,其成也巨。加強對初創期科創企業的支持,建立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引導各類資本“投早投小”,定會讓一粒粒科技創新的“種子”競相萌發、茁壯成長,不斷開辟經濟新增長極和產業發展新賽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