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肖興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產業體系韌性,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著力提升產業體系韌性,夯實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牢牢掌握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
建設高端的產業體系。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產業體系的高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國或地區的產業競爭力。加快突破“卡脖子”技術,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構建高端的產業體系,有利于我們在增強產業鏈競爭力和安全性上掌握主動權。這就需要處理好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關系,集中創新要素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一是發揮體制優勢。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組織優質資源集中攻關,搶占國際科技競爭制高點。二是加快機制創新。賦予創新主體研發技術路線和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促進研發經驗及技術常態化積累,優化科技成果評價與創新激勵制度,著力破除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各種障礙。三是培育載體。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完善科技服務團工作機制,打通服務企業自主創新“最后一公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集群,使其成為突破“卡脖子”技術的重要力量。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激發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力。四是強化投入。健全多層次創新引導基金、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機制,優化創新基金投向和使用效能。大力發展現代金融,優化科技金融生態,加強技術創新各環節資金保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建設開放的產業體系。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全球產業體系循環不暢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需要聚焦疏通生產要素國際流動的堵點,提高產業體系國際化程度,構建開放的產業體系。在對外開放戰略方面,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新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動產業、技術和產能投資“走出去”,提高我國與貿易投資伙伴國的產業體系合作強度,確保開放條件下我國產業體系具有多元化的穩定支點。在制度型開放方面,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改革,以制度創新賦能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大對外直接投資與吸引外資力度,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在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方面,積極為構建全球數字貿易規則體系作出貢獻,推進數字網絡基礎設施、物流環境和數字技術水平等全面升級,健全數據跨境流動治理機制。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鼓勵經濟發達地區率先實施技術含量高的數字化轉型項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高開放條件下產業體系的廣度、深度和韌性水平。
建設暢通的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體系韌性,增強產業體系的抗風險能力,需要暢通商品和要素流動。一是優化要素配置。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要素跨區域、跨行業高效流動,促進要素集聚方向與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相匹配,高質量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促進不同區域產業空間轉移和優勢互補,為提升產業體系韌性提供內生動力。二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為提升產業體系韌性提供完善的軟硬件基礎。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促進消費升級和潛力釋放,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需求牽引供給、用供給創造需求,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四是充分發揮現代產業鏈鏈長的輻射引領作用,帶動各類資本投入產業體系關鍵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拓寬民間投資渠道,打造具有較高市場活躍度的創新創業環境,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為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始終秉承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疫情防控全過程,注重科研攻關和防控實踐相協同,助力分區分級、科學精準防控。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局中統籌推進,放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統籌[詳細]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面對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堅定理想信念,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風雨無阻向前行,就一定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詳細]
新時代催人奮進,新征程重任在肩。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抓實干、唯實爭先,保持奮進姿態、激發創新活力,努力培養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產業,積極探索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的現代化新路子,奮力譜寫奉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詳細]
金融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具體的實踐。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工作目標和前進動力,積極運用金融手段和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鍥而不舍向前走,我國金融業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中使廣大[詳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完成好這一首要任務,需要我們妥善處理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之間的關系、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系、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循環之間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戰略性新興產業與[詳細]
聯通國際國內雙循環,提升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強化虹橋商務區進口集散功能,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貿易平臺和國別商品交易中心。借力進博會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與全球接軌的國際供應鏈服務保障體系。對標國際營商規則著力推進全面開放,加快構建一個要素市場化配置、國內[詳細]
不久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深刻總結新時代黨領導金融工作取得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高度概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八個堅持”。這“八個堅持”,是我們黨對金融本質和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與廣大讀者一道認真學習領會、堅決[詳細]
完善現代化產業政策體系。推動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加大對中小企業產業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統籌相關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在技術攻關、產業創新、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發力。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加強政[詳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特點,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