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如果把城市看成人的身體,那么一個個工廠、園區、社區、學校等社會生活的組成單元,就像是一個個細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細到每一個“細胞”,整體的“無廢城市”建設才會更有實效。當前,山東各城市已經不同程度開展了市級“無廢細胞”建設,出現了不少成效良好的“無廢學校”“無廢航區”“無廢景區”“無廢工廠”
陳曉婉
最近,山東發布了全省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有關情況。從去年7月出臺《山東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全面吹響“無廢城市”建設沖鋒號以來,山東在工業、農業、生活等各領域“減脂瘦身”,“無廢城市”建設迎來良好開局。
梳理一年多來的工作成效,兩個特點值得關注:源頭減量成效明顯,優質細小治理單元“無廢細胞”逐漸涌現。
從末端治理的持續發力到各行業領域的源頭減量,從城市到園區、工廠、學校,作為一種城市管理理念,“無廢城市”一步步從理論落地為實踐,走上精細化之路。而也恰恰是細微之處,顯露出“無廢”治理真功。
城市要發展,就會產生固體廢物。既不能為了減少廢物產生減緩發展,也不能只顧發展而對垃圾廢物帶來的危害視而不見。要處理好這對矛盾,“無廢城市”提供了解決之道。
“無廢城市”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而是通過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通俗地理解,就是在科學合理推進城市化的同時,盡量減少垃圾廢物的產生數量,為城市廢物做“減法”。
“減法”要做好,僅靠末端的無害化處理遠遠不夠。工業領域是固廢產生的大頭,也是山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重點著墨的環節。山東建立國家、省、市三級綠色制造梯級培育體系,圍繞重要領域和重點行業,全面推進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建設,從源頭上做好“減法”。2022年,全省共實施清潔生產方案11132個,減少產生固體廢物12.26萬噸。從“大進大出”轉變為“嚴出嚴處”,源頭上減少固體廢物的產出,中端、末端加強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由此更快地接近“無廢”目標。
如果把城市看成人的身體,那么一個個工廠、園區、社區、學校等社會生活的組成單元,就像是一個個細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細到每一個“細胞”,整體的“無廢城市”建設才會更有實效。
當前,山東各城市已經不同程度開展了市級“無廢細胞”建設,出現了不少成效良好的“無廢學校”“無廢航區”“無廢景區”“無廢工廠”。如青島的“無廢工廠”,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汽車制造領域減污降碳解決方案;東營的“無廢油田”建設,既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耗,也實現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濰坊的“無廢節會”,從綠色住宿、節儉餐飲、無紙辦節等方面踐行“無廢”理念,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社會的細小單元。
當前,山東正在編制一批省級“無廢細胞”建設的重要場景名錄,啟動相關建設指南編制工作,計劃在全省培育一批無廢園區、無廢廠區、無廢社區等“無廢細胞”,引領全省“無廢城市”建設提質增效。
固廢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解決。尤其是對人口大省、工業大省、農業大省山東來說,解決好固廢問題尤為迫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既要發展,也要環境,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面對當前固廢產生率高、利用不充分等客觀情況,需要在制度、技術、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進一步完善提升,也需要政府、企業和市民等多方協同、共同助力。堅定做綠色發展理念的推動者和踐行者,“無廢城市”的建設才能行穩致遠。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特征和基本規律,具有深厚的哲學底蘊與理論根基。深入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根基,有助于我們準確領會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與精髓要義,從而更加自覺地走人與自然和諧[詳細]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面向未來,我們將錨定目標,攻堅克難,不斷擴大優勢、補齊短板,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含金量”與“含綠量”的同步提升,努力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詳細]
當前,我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在以數字化促進文化發展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抓住數字化機遇,不斷深化拓展數字賦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更有力支撐。[詳細]
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強大合力,蹄疾步穩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詳細]
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我們定能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更加秀麗的大美中國。[詳細]
普惠金融既是一項經濟活動,也蘊含了一種價值理念。新征程上,更好踐行金融為民理念,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就能不斷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蓋廣度、服務力度,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詳細]
高質量發展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景。中國積極承擔生態保護責任,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將為構建更加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重要力量,為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詳細]
在可預期的未來,我國將形成一個規模巨大的綠色市場,需要海量的資金投入,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在這一新賽道上,勇于創新、腳踏實地、久久為功,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提升綠色金融發展質量,就能讓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滋養綠水青山,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詳細]
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網絡空間秩序直接關系到網民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關系到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和諧安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網絡空間治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有助于形成匡扶正義、弘揚正氣的輿論格局,建立包容[詳細]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環節,在促進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協調國內與國際資源、中央與地方關系、政府與市場力量等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來,應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提升金融高質量服務能力,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