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文水聲
【現象】紡織企業采購系統中,每種布料的庫存和需求一目了然,自動補貨、按需生產得以實現;通過開發基于深度學習的工業圖像分析軟件,企業能以毫秒為單位實現復雜缺陷檢測;通過超算工業仿真云平臺,對難以進行實景試驗的風洞進行1∶1模型建構,高速列車研發如虎添翼……近年來,由算力驅動的工業互聯網新應用不斷涌現,有效釋放了數據要素的創新活力,讓工業生產變得更高效、更安全、附加值更高。
【點評】
算力資源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座,對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算力融入傳統制造業,可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融入新興產業,可以加快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新型工業化背景下,大量復雜的模擬、建模、仿真、優化和數據分析等工業應用,都需要以強大的算力為基礎。以汽車生產為例,產品進入市場前,必須經過反復試驗,時間周期很長。一方面是物理試驗準備時間長、約束條件多,另一方面是產品試驗成本高昂,如新車碰撞試驗,需要進行上百次、報廢上百輛新車。而“算力+”能給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比如,使用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軟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完成大多數模擬試驗。事實上,從產品生產到質量控制乃至經營決策,擁有更強的算力支撐,往往就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效率、更大的競爭優勢。
近年來,我國算力產業蓬勃發展,融合應用深度不斷拓展,正在催生更多智能制造新場景、新模式,為產業提質增效注入了新動能。但也要看到,與多樣化的企業需求、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相比,“算力+工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進一步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算力在工業領域的滲透率,才能為更多行業降本增效、轉型發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工業企業數量多、差異大,數字化水平參差不齊,對算力的需求多種多樣。加快推進算力賦能新型工業化建設,要合理配置優質算力資源,強化算力產業供需對接,促進更多算力新型應用場景落地。一方面,應加快部署工業邊緣數據中心,推動算力賦能智能檢測、故障分析、人機協作等技術迭代,不斷提升不同工業場景的業務處理能力。邊緣數據中心時延低、體積小、安全性高、易于維護,可將其直接布局在工業園區中,為企業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算力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要針對不同領域的不同特點,逐步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以滿足不同類型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方面的算網存用需求,推動工業企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堅持以用促建,融合創新,才能發展出與新型工業化進程相匹配的算力服務能力。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算力就像工業時代的電力一樣,成為新的關鍵生產力。而且,算力資本呈現出產出遞增效應。測算顯示,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GDP將增長1.8‰。當前,算力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作用愈加凸顯。進一步凝聚產業共識,打造一批算力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算力融合應用走向更廣、更深、更精的領域,必將幫助更多企業把握住數字時代的發展機遇,助力我國新型工業化跑出加速度。
“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面向未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新疆一定能在“東聯西出”“西引東來”中躍上更高臺階、實現更大發展。[詳細]
數字貿易打破了傳統貿易的時空限制,對全球貿易的模式、結構、規則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引領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詳細]
堅持“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科學把握和正確處理辦學規模與辦學效益、學科專業結構與層次類型、辦學質量與服務水平等關系,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作出新貢獻。[詳細]
貨幣政策是宏觀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施策、持續發力,為我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提供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本期大家談聚焦穩健的貨幣政策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凝聚共識和力量。[詳細]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設發展的主體,對城市的脈搏跳動最熟悉。讓市民參與治理“城市病”,有助于推動城市體檢工作走深走實,形成一份切合實際、指標具體、反映民心的“體檢報告”。對照這份報告,相關部門能更精確地找差距、補短板、堵漏洞,“治已病、防未病”[詳細]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分析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堅定發展信心,匯聚發展力量。[詳細]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用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這份“打分表”,必能促使更多人樹立綠色政績觀,更加自覺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讓齊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詳細]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多樣化綠色轉型路徑,在減排降碳過程中加強相互配合、形成優勢互補,就能以“多元”激發主動性和創造力,以“一體”凝聚整體力量,更加積極穩妥地實現“雙碳”目標,更好地建設美麗[詳細]
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發揮研究機構、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對文明交流的促進作用,動員各方面一起奏響交響樂、大合唱。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文明交流對話的途徑和形式,提升傳播效能,更加生動立體地展現豐[詳細]
圍繞“為誰創新、誰來創新、創新什么、如何創新”,從制度建設著眼,對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進行全鏈條整體部署,對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進行系統布局,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聚焦國家戰略和產業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