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2024年“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的錯綜復雜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實推進“三農”各項工作。我們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影響,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實踐充分表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黨中央重農強農的戰略決策完全正確,黨的“三農”政策得到億萬農民衷心擁護。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經濟恢復仍處在關鍵階段。做好“三農”工作,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要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改革完善“三農”工作體制機制,為農業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要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全面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把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扛在肩上,毫不放松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動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鄉村振興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工程,必須落實規劃、扎實推進。要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抓好防止返貧監測,落實幫扶措施,增強內生動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要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牢牢把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產業,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對“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三農”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遼寧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信息技術與調查研究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數據資源的價值,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有利于更加準確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詳細]
以硬件聯通實現配套銜接,以制度創新推動機制協同,滬蘇浙皖四地必能牢牢抱緊為區域發展共同體,為全國高質量發展樹標桿、作示范。[詳細]
新征程上,把社區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打開基層治理新局面,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詳細]
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對于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展望未來,順應數字時代發展趨勢,繼續推進數字技術與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轉型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理念和模式的迭代更新,必能凝聚合力、攻堅克難,不斷書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詳細]
守正道而開新局,致廣大而盡精微。新時代新征程,胸懷“國之大者”,主動擔當作為,加強協同配合,以科技創新增強經濟活力,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內生動力,形成全國上下競相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中國經濟前景光明![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陜北粗獷豪邁、關中深沉敦厚、陜南鐘靈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風格迥異的民間藝術。如何讓融進人[詳細]
在強化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上作表率,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嚴格按照權限、規則、程序開展工作,嚴防“燈下黑”“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始終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鍛造敢于監督、善于監督、規范監督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詳細]
“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的表述令人印象深刻。面向未來,發揮獨特區位優勢,以開放匯合作之力、以開放聚創新之勢、以開放謀共享之福,新疆一定能在“東聯西出”“西引東來”中躍上更高臺階、實現更大發展。[詳細]
數字貿易打破了傳統貿易的時空限制,對全球貿易的模式、結構、規則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引領全球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