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江寧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貿易投資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10年來,共建國家著力解決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問題,推動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續的貿易體系,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關系,推動貿易暢通便捷高效,為全球開放合作、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
貿易投資規模穩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與共建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從規模看,2013—2022年,我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從結構看,我國與共建國家貿易結構指標總體呈上升態勢,與共建國家產業結構更加契合、產業聯系更加緊密、貿易合作基礎更加穩固。比如,我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拓寬了貿易領域,阿拉伯國家不少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進入我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家用電器等產品也越來越多進入阿拉伯國家。
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共建國家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大幅消除貿易投資壁壘,改善區域內和各國營商環境,努力營造密切彼此間經貿關系的良好制度環境。《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與共建“一帶一路”覆蓋國家和地區、涵蓋領域和內容等方面相互重疊、相互補充。截至2023年8月底,我國與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1個自貿協定。此外,共建國家在工作制度對接、技術標準協調、檢驗結果互認、電子證書聯網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有力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
貿易投資平臺作用更加凸顯。共建“一帶一路”促進技術、知識、經驗等的傳播,契合共建國家推進工業化、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臺。比如,我國連續成功舉辦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國際采購、擴大投資、人文交流、開放合作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平臺,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重點展會的影響不斷擴大,有力促進了共建國家之間的經貿投資合作,在助力共建“一帶一路”經貿投資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能合作深入推進。產能合作是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深化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汽車、工程機械、資源能源、農業等傳統行業合作,探索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核能與核技術、5G等新興產業合作,與有意愿的國家開展三方、多方市場合作,共同打造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格局。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同40多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文件。我國企業與共建國家政府、企業合作共建的海外產業園超過70個。通過產業產能合作,許多共建國家的產業結構得到有效升級,工業化、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贏得了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堅定信心、增強定力、攻堅克難,讓“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配合得更精準、更有力、更有效,中國經濟航船必將沿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劈波斬浪、行穩致遠。[詳細]
新征程上,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充分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形成狠抓落實的好局面,我們就一定能夠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不斷譜寫新的華章。[詳細]
“不怕群眾嗓門大,就怕群眾不說話。”一位基層干部說得好,通過踐行“楓橋經驗”,黨員和群眾的距離更近了、感情更深了,心也貼得更緊了。把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掌握和運用“緊緊依靠群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定能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交[詳細]
求真務實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前不久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對抓落實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求真務實抓落實”“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詳細]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是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更大決心和力度推進改革開放,為企業松綁,為創新除障,為活力護航,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詳細]
新征程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一步步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詳細]
藍圖鼓舞人心,號角催人奮進,征程未有窮期。面對無比重大的責任、無上光榮的使命,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詳細]
找準切口、因地制宜,將地區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才能形成產業興、百姓富的良好局面[詳細]
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遼寧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推動信息技術與調查研究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數據資源的價值,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有利于更加準確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