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王瑞梅 宋瑩瑩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食品企業要生產出高質量的放心食品,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在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深刻影響社會治理方式的今天,以數字化賦能食品安全治理,是落實食品安全戰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創新食品安全治理,織密織牢食品安全全鏈條全覆蓋的防護網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優化食品安全監管流程方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期待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數字化建設是構建嚴密高效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以數字技術優化監管流程、整合治理資源,能夠推動食品安全監管結構重塑,減少信息傳輸層次,加速信息流動,從而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當前,一些地方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食品安全治理,搭建起數字化的監管服務平臺和系統,取得明顯成效。比如,一些冷鏈品追溯平臺、食品追溯系統,有助于解決監管環節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延展監督管理鏈條;“你點我檢”抽檢系統將消費者重點關注的食品類別進行統計并及時反饋給監管部門,能夠提升抽檢活動的針對性;食品安全生產監督現場執法管理終端等執法平臺對監管過程、執法過程進行線上記錄和公開,有助于規范食品安全監管過程。面向未來,要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數字化監管的頂層設計,明確食品安全治理數字化建設的總體思路、方向原則。推動建設相互協調的數字化監管框架和規則體系,加強領域間、部門間和地區間的交流和協同,降低政府監管成本。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強化食品產業鏈的全過程監管,實現監管方式精準化、智能化。
推動食品企業數字化轉型。食品企業在守護食品安全中肩負著重要責任。數字技術的發展為食品行業從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環節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也為食品企業更好履行守護食品安全責任提供了重要手段。當前,一些食品企業搭建產品追溯系統,實現供應鏈數字化。清晰透明的追溯信息有助于消除消費者的安全顧慮,增強消費者信心;供應鏈數字化能加強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能力,降低食品安全風險。要推動食品企業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制造能力、質量管理能力和信息追溯能力,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推動關鍵生產設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不確定性,穩定產品品質。建立產品信息化管理機制,從業務流程、產品生產、質量管控等多方面進行數據采集,以系統、全面的數據鏈服務政府監管和自身追溯體系建設。主動對接政府數字化監管平臺,完善食品供應鏈中原料、加工、流通、倉儲等信息的追溯。
堅持共治共享形成治理合力。食品安全治理涉及種植、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需要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以多主體參與的治理網絡與治理結構保障食品安全。運用數字技術暢通公眾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渠道,把“自上而下”的監管和“自下而上”的監督結合起來,實現信息互通、監管互動、資源共享。建立基于大數據監測的食品安全檔案和管控機制,既規范生產者行為,又推動解決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渠道分散、群眾查詢困難等問題。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以及時性和交互性的信息傳播打破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之間的層層信息壁壘,讓消費者更全面地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更便捷地參與食品安全社會監督。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是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向未來,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平臺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規則的重塑,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合作,我們就一定能推動[詳細]
創新是推動金融業前行的動力,但創新必須以守正為前提,不能搞偽創新、亂創新,要緊緊圍繞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人民群眾推動創新。[詳細]
面向未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詳細]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才能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詳細]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詳細]
穩健審慎,既汲取千年文脈精髓,又彰顯現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既是金融業內普遍認同的“鐵律”,也是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詳細]
新元肇啟,萬象更新。度過龍年春節假期,我們又開啟了新的奮斗之旅。站在新的起點,讓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歷年春節團拜會上鼓舞人心的話語,積蓄能量,帶著希望與信心,重新出發。[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共同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詳細]
處理好效率與尺度的關系。數字治理既要關注發展動能,提升政務服務、城市運行、社會治理的效率;也要關注群眾的感受度,把握好各類服務與治理的尺度,做到兼容并蓄、包容發展。[詳細]
加快商超行業轉型升級,打造零售產業新亮點,有助于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為擴大國內需求、引領產業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