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 明
無論是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全球競爭能力,還是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都必須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原則下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是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題中應有之義。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這對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到外資銀行、證券公司的準入,再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產品創新,我國金融業開放的腳步從未停頓。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有序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力吸引國際資本,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同時,隨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更多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落子布局。截至2023年9月末,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202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持有中國債券3.3萬億元人民幣。實踐證明,境內外金融資源的互動、境內外金融市場的互通,為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也有利于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無論是提高我國金融業的全球競爭能力,還是更好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需要,都必須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求我們持續深化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香港國際化程度高,是連接中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2014年以來,中央支持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先后啟動“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取得豐碩成果,為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寫下生動注腳。面向未來,應繼續把香港國際聯系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內地市場廣闊、產業體系完整、科技實力較強等優勢結合起來,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努力把香港打造成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為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供強大助力。
也要清醒認識到,金融對外開放不是“一放了之”,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在此背景下,金融對外開放必須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在維護國家金融利益、確保國家金融安全的原則下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蹄疾步穩、有序推進。
“穩慎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的明確要求。新征程上,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我們一定能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推動金融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生力軍。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青年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從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從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中,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文化發展的[詳細]
在全社會大興勤儉節約之風,提倡節約、反對浪費,一方面要靠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從內心深處樹立儉樸意識,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人走燈不關、水龍頭不擰緊、餐飲浪費等不良習慣。另一方面要建立反對浪費的長效機制。[詳細]
“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增強發展潛力、優化發展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進一步彰顯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一座座城將更具魅力、更有活力。[詳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中國人民在邁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闊步前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激蕩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詳細]
金融業與貨幣打交道,天然面臨著較高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必須始終堅持依法經營、合規操作,不能胡作非為、突破底線。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金融從業者真正秉承合規理念、強化合規意識、堅守合規經營底線。[詳細]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代表委員們表示,堅定信心、久久為功,教育高質量發展必將更加扎實穩健,教育強國建設步伐必將更加鏗鏘有力。[詳細]
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是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我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向未來,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平臺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規則的重塑,加強跨境金融監管合作,我們就一定能推動[詳細]
創新是推動金融業前行的動力,但創新必須以守正為前提,不能搞偽創新、亂創新,要緊緊圍繞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便利人民群眾推動創新。[詳細]
面向未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經濟和金融一盤棋思想,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詳細]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才能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