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洪興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十年來,京津冀堅持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不斷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從不凡歷程探尋經驗啟示,為更好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凝心聚力。
——編者
戰略擘畫從藍圖變實景,成就成在高起點規劃,實就實在高標準高質量建設
城市有“體檢”,城市規劃實施也有“體檢”嗎?
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回眸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的有關同志感受真切:“規劃一直發揮重要引領作用。2018年起,我們連續6年開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體檢評估工作,總結成效、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要部分。”
另一位同志分享了身邊的案例:有朋友來北京看病,幾個月沒有掛上號,卻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的醫院輕松約上同一個專家,很快做完了手術。得益于京津冀協同發展,醫療、教育、產業等優質資源,在三地加速流動共享。
聚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謀在前處、干在實處,推動協同發展的空間日益拓展、動力更為強勁。這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判斷:“黨中央關于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京津冀協同發展,行進在時代之中、歷史之中。一直以來,“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的情況客觀存在。如何破解難題,推進高質量發展,為區域協調發展打開新的空間?必須找準突破口,“動一動外科手術”。應時而動、順勢而為,這方熱土以協同發展為指引,沿著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功能互補、利益相連的路子堅定往前走。
謀劃越科學,施工越精準。在21.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謀篇落子,需要以系統思維算大賬。先看人口,北京中心城區常住人口,2022年末較2015年高點減少202.9萬人。再看產業,京津冀地區的一、二、三產業構成,由2013年的6.2∶35.7∶58.1變化為2023年的4.6∶27.7∶67.7,十年間北京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800億元……疏解承接、結構調整、空間優化,加與減、取與舍、進與退,無不折射著協同合作的深化。撫今追昔,戰略擘畫從藍圖變實景,成就成在高起點規劃,實就實在高標準高質量建設。
謀劃,貴在格局;落實,重在實效。在京津冀,居民持第三代社保卡就能在三地坐公交地鐵、看病結算。為實現“一卡通”,三地在統一數據標準、接口規范、場景任務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同志直言,不同地區的數字化發展程度不一,但只要有助于協同發展、惠及群眾,看準了就先干起來,做好試點、分批推進。同時,干就要真干,干出實績。十年來,區域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達到10.4萬億元。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的經濟總量,按不變價格計算分別比上年增長5.2%、4.3%和5.5%。樹牢一盤棋思維和互補意識,貢獻各自長板、補足區域短板,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就能持續增強綜合實力、釋放發展活力。
謀劃到位、實干到底,意味著資源匯聚、力量凝聚。著眼未來,需要持續涵養系統思維、大局觀念,千方百計把能調動的資源調動起來、將能發揮的優勢發揮出來。進一步推動協同發展走深走實,離不開頂層設計、中層統籌和基層執行的精準耦合。多方協作與立體協同、自上而下謀劃與自下而上落實形成良性互動,才能迸發發展新動能。
邁過道道坎、翻越層層嶺,方顯勃勃生機、滿滿活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的會議室里,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的三地工作人員道出心聲,“以前各自聯系,現在干在一起”“一起謀劃發展,實現聯合融合”“更好的合作機制、更多的合作資源、更大的發展縱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效聚合眾智眾力,壓茬推進、久久為功,京畿大地上的協同發展必將鋪展新的壯美畫卷。
金融業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業,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大批金融人才。一切從實際出發,多管齊下、協同發力,鍛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就一定能為金融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障。[詳細]
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以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一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詳細]
一個個民生領域的“更”,標注的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代表委員履職盡責的關注焦點?;貞裰?,匯聚民意民智,共商發展大計,是這場春天的盛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生動彰顯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催人奮進,在代表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勇擔使命、開拓進取,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詳細]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傳遞出中國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接受記者采訪的國際人士表示,中國經濟有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在國際形勢動蕩加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一個扎實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詳細]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委員說,近年來,“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等開展實施,推動了高校與企業強化創新合作。建議進一步深化改革,打通堵點卡點,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詳細]
推動科技創新、推進國家水網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新質生產力……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張玉卓就社會各界關切進行了回應。[詳細]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6位全國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回應熱點問題,講述履職故事,凝聚奮進力量。[詳細]
凝聚眾智,匯聚眾力。將創新基因融進發展血脈,點燃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引擎,我們就一定能奏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詳細]
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支柱產業快速崛起……今天的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綠色發展動能澎湃,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