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趙亦彭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掌握歷史主動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獨特優勢,內含著順應歷史大勢、把握歷史規律、用好歷史機遇、拓展歷史視野、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等重要要求。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用創造新的歷史實現對中華歷史最好的繼承,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向人類文明致以最大的禮敬。
拓展歷史視野。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獨特的歷史稟賦與厚重的歷史積淀讓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習近平文化思想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在宏闊的歷史坐標中深邃思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深刻考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厚植文化自信的歷史根脈,讓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把握歷史規律。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要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我們黨成立以來領導文化建設的探索成果和寶貴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歷史規律,從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的生動體現。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善于把握歷史規律和大勢,深刻把握中華文明成為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的深層原因,在總結歷史經驗、順應歷史邏輯的基礎上,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在賡續中華文明的歷史實踐中更好地總結歷史、把握現實、開拓未來。
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奮斗的政黨,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科學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了誰”“依靠誰”“成果由誰共享”等問題,不僅是對推動人類歷史發展的實踐主體與內在動力的深刻認識,更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增強歷史主動、努力為人民而奮斗的生動體現。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權益,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
(作者單位:河北省委黨校(河北行政學院))
拿出務實舉措,加大培育力度,讓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專利更“密”,才能促進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加速形成。[詳細]
推進協同發展,必須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銳意創新,以新業態激活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詳細]
“廣”側重于調結構、優布局,“深”突出的是提質量、增效益。深化合作的目的是攜手發展、實現共贏。[詳細]
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推動數據資產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詳細]
面對發展新機遇,立起來,就能掌握主動;破得好,才能拓展空間。先立后破,順應趨勢,統籌兼顧,科學施策,就一定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綻放新光彩。[詳細]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只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詳細]
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學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必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堅實的奮斗足跡。[詳細]
金融業是人才和智力密集的行業,推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需要大批金融人才。一切從實際出發,多管齊下、協同發力,鍛造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就一定能為金融強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障。[詳細]
歷史經驗表明,科技革命總是能夠深刻改變世界發展格局。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以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一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