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孟繁哲
不斷探索產學研用新模式,方能推動科技小院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結出更多碩果,讓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更好實現良性循環
山東省樂陵市,科技小院幫助提升當地農產品金絲小棗的品質,助力農民增產增收;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巫溜村,科技小院推廣稻田養殖蝦蟹技術,為村民提供咨詢服務;云南省大理市古生村,科技小院幫當地優化作物種植模式,讓農業生產實現了生態環保……放眼全國各地,一個個科技小院如種子般播撒開來,將先進的農業科技帶到田間地頭,為鄉村全面振興筑起更加堅實的基礎。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廣科技小院模式,鼓勵科研院所、高校專家服務農業農村。”2009年,全國第一個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縣成立。全國科技小院服務管理平臺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建立科技小院超1200個,覆蓋31個省份??萍夹≡旱膸熒鷤兩钊胩镩g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中助民生、治學問;農戶通過接受農技培訓、參與科普活動、提升科學素質,成長為當地的農業科技人才??萍夹≡哼B接了“象牙塔”與“泥土地”,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民可用的種植養殖技術,助力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碑斍埃覈r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萍夹≡杭饶茏屴r業科技工作者盡快驗證最新研究成果的實踐效果,也使他們可以從農業生產的一線需求出發,抓住更有意義的學術課題。以吉林省梨樹縣三棵樹村的梨樹科技小院為例,在此駐扎過的研究生完成畢業論文30余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余篇。莘莘學子依托科技小院與農村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科研能力、專業素質等得到提升,既進一步充實了農業科技人才隊伍,也推動形成了新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員在農村扎下來、沉下去,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有助于補齊農業科技短板,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科技小院服務模式不斷升級。今天,跨產業、多主體協同合作,齊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正成為科技小院的發展方向。比如,在重慶市銅梁區,蔬菜科技小院在研發端負責剖析問題,打造蔬菜全產業鏈綠色生產模式;在銷售端,則聯合政府、高校、農資企業、電商平臺等多主體,拓寬銷售路徑,提升蔬菜種植收入。凝聚各方力量,不斷探索產學研用新模式,方能推動科技小院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結出更多碩果,讓農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更好實現良性循環。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耕地等資源是有限的,超大規模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又不斷增長,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讓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廣袤的田野落地生根,讓創新成果更好惠及廣大農民,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這樣的圖景將一步一步成為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如果其他各方面條件都具備,誰不愿意到綠水青山的地方來投資、來發展、來工作、來生活、來旅游?”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支撐點,廣袤鄉村必將不斷鋪展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嶄新畫卷[詳細]
金融高質量發展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面向未來,錨定目標、開拓進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我們一定能不斷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詳細]
拿出務實舉措,加大培育力度,讓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專利更“密”,才能促進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加速形成。[詳細]
推進協同發展,必須保護傳承好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銳意創新,以新業態激活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詳細]
“廣”側重于調結構、優布局,“深”突出的是提質量、增效益。深化合作的目的是攜手發展、實現共贏。[詳細]
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推動數據資產化,實現數據的再創造和價值提升。[詳細]
面對發展新機遇,立起來,就能掌握主動;破得好,才能拓展空間。先立后破,順應趨勢,統籌兼顧,科學施策,就一定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綻放新光彩。[詳細]
創新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開放為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只有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詳細]
青年人精力充沛,思想活躍,學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學到手,必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堅實的奮斗足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