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劉誠
日前,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5.94萬億美元,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其中,出口和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為14.2%和10.6%,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和第二。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
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持續釋放積極信號,為不確定的世界經濟提供了寶貴的確定性。3月份反映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比重均較上月明顯提升,預計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將持續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長通道。
產業鏈韌性和產業體系配套完備的優勢,是決定我國貿易強國地位的產業基礎。2023年,我國進出口中間品25.53萬億元,占整體進出口總值的61.1%,體現了我國以實際行動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的大國擔當。一方面,我國為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順暢運行提供廣泛的中間品。2023年,我國出口中間品11.24萬億元,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7.3%,滿足了全球不同地區的產業發展需要,深入參與了國際分工、全球價值鏈增值過程。另一方面,擴大進口中間品,有力保障了國內的生產供應,并為全球企業提供了市場。2023年,我國進口中間品14.29萬億元,占我國進口總值的79.4%,為滿足國內生產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表明“中國制造”地位穩固。
總量回升、占比穩定的同時,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比重上升,顯示我國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動力。一方面,我國貿易產品結構持續改善,質量不斷提高。高端機床、航空航天裝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增長加速,中國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39萬億元,增長6.8%,占出口總值的59.2%。另一方面,面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我國不斷形成新的比較優勢。人力資本紅利不斷釋放,跨境電商、小批量和定制型產品、“新三樣”成為外貿增長亮點。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國正向著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環節邁進。
從微觀主體表現來看,企業獲得感顯著上升。民營企業外貿增長較快,主體活力競相迸發。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5.53萬億元,增長10.7%,占進出口總值的54.3%。這樣的成績,來自企業在我國制度型開放中獲得的實實在在的實惠。一季度,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項下享惠進口246.9億元,涉及稅款減讓6.7億元,分別增長35.3%、38.7%,惠及企業4320家。去年中國出口的自主品牌產品中,66.4%的產品由民營企業生產,民營企業的回暖上升促進了品牌建設管理,顯著提升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與全球發展趨勢相同,我國服務貿易積極向好。近10年,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全球跨境服務貿易年均增速是同期貨物貿易增速的1.5倍,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提升至22%,貿易增長點正轉向服務貿易。我國也在積極布局相關領域,并已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65754.3億元,增長10%。今年1至2月份,我國服務貿易繼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22.8%,實現“開門紅”。
貿易地位的穩固和貿易形勢的持續好轉,讓全球商界看到廣闊機遇,堅定了外資對中國的信心。近期,中國美國商會、中國德國商會分別發布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企業計劃增加對華投資。亞開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外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預期。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逆全球化浪潮、貿易摩擦問題、地緣政治風險仍存在。因此,我們要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有利于市場配置跨境資源的制度環境,深化同各貿易伙伴密切合作,努力為全球貿易復蘇作出新的積極貢獻,為國內新質生產力發展贏得更加穩定有利的外部環境。
(作者:劉誠,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推動產學研用一體發展,實現科研與產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能釋放更多創新紅利[詳細]
發展普惠信貸,為的是不斷擴大金融惠民、利民覆蓋面、實惠度。持續強化政策引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普惠金融供給能力和水平,必能讓更多優質金融服務“飛入尋常百姓家”。[詳細]
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起步平穩、穩中有進,實現良好開局。本期大家談,我們聚焦經濟新動能新亮點,看形勢、察趨勢,感受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力量。[詳細]
越是穩中向好,越要穩扎穩打,沉住氣、鉚足勁,一步一個腳印。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找準工作著眼點、政策發力點,在真抓實干中凝心聚力,在攻堅克難中奮勇前行,中國經濟定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詳細]
我們要樹立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充分看到自身優勢和有利條件,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對健全國家安全體系作出的戰略部署,依托國家安全體系的制度威力和優越性,不斷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更好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詳細]
中部要崛起,鄉村必振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更多特色產業,必能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詳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機統一起來,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不斷增強實現中華[詳細]
實踐充分證明,堅持“第一議題”制度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好首要任務的根本保障。[詳細]
“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激蕩人心。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篇大文章,號角已經吹響,奮斗正當其時![詳細]
新型消費不僅為消費注入新活力,也孕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搶抓機遇,培育壯大各類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同時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消費意愿和能力,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定能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