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陽曉偉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范、輻射帶動作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著力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長三角地區科教資源豐富,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2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擁有全國約1/4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強協同創新產業體系建設,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地區整體綜合實力,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打造產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要加強科技創新前瞻布局和科研資源共享,營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創新生態,協同推動原始創新、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合力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著力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目前,長三角地區設立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建立了G60科創走廊等一批跨區域合作平臺,三級運作、統分結合的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有效運轉。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要加快完善重點領域制度規則和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標準互認,提高政策制定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和執行協同性,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共建統一開放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各類資本市場分工協作,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促進人力資源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在區域間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完善跨區域產權交易市場,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能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完善多層次多領域合作機制,通過加強地方立法、政務服務等領域合作以及建立健全各類經營主體協同聯動機制等方式,推動形成有效的合作體制機制,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
著力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長三角地區擁有通江達海、承東啟西、聯南接北的區位優勢,口岸資源優良,國際聯系緊密,協同開放水平較高。推進包括制度型開放在內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利于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促進我國更好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要率先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共同加強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努力成為暢通我國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進一步擴大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重點領域對外開放合作,逐步放寬市場準入,不斷提升協同開放合作水平。落實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舉措,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
放眼神州大地,新興產業正涌動活力、向陽生長。因地制宜、搶抓機遇,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必能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書寫新篇章。[詳細]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定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不斷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詳細]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既優勢互補、整體提升,又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促進文旅共贏、產業共融,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詳細]
推進“公轉鐵”,應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做到“宜鐵則鐵”“宜公則公”“宜聯則聯”。聚焦問題、打通堵點,在豐富多式聯運服務產品、提高運輸組織效率、推進運輸服務規則銜接等方面下功夫,必能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詳細]
只有在一個可預期的市場環境中,經營主體才更有動力去從事創造創新活動。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必須加強預期引導、做好預期管理[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跨區域的顯著特征,需要先進科學技術作支撐。我們要牢牢把握數字技術創新發展新機遇,運用數[詳細]
紀律嚴明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紀學習教育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就要組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認真學習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做到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把遵規守紀刻印[詳細]
在本次黨紀學習教育中,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增強政治定力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和躬身實踐,在深學、細照、篤行中不斷鞏固自身黨性修養,以砥柱中流、堅如磐石的心態和定力奔赴新征程、開創新勝利。[詳細]
以文明交流交融破除“文明沖突論”,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必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把握“大與小”,平衡“快與慢”,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的辯證法,也是治理的方法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城市是一門科學,它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抓好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