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盛玉雷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掌握快與慢的辯證法,既要搶占先機,又要“保持歷史耐心”
海南自貿港,引領新時代改革創新的鮮明旗幟。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首個數字保稅區誕生,化療前給藥、擁有全系骨髓保護作用的全球創新藥填補空白,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心模塊吊裝成功……制度集成創新“賦能”,科學技術成果“上新”。
這是“時間不等人”的膽識。
江蘇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網絡安全和發展的科技創新高地。劉韻潔院士向前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時說:“今天給您交作業來了,作業有點難,我們完成的時間有點長。”
這是“十年磨一劍”的堅守。
快與慢,藏著時間的哲學,蘊含發展的邏輯。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同時也提醒“但這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要防止一哄而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掌握快與慢的辯證法,既要搶占先機,又要“保持歷史耐心”。
快,就要搶抓機遇,“看準了就抓緊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不停步、能快則快,爭取最好結果。”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唯有創新,才能避免“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當低空成為發展資源,低空經濟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無數弄潮兒破浪奮楫。民航局支持設立20個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和基地,深圳出臺首部地方專項法規,無人機、直升機、固定翼飛機企業你追我趕,通用航空裝備相關產業鏈加速升級……乘勢而上,一個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拔節成長。
“我們在新賽道上不能掉隊”,必須把握大勢、搶占先機,激發超乎尋常的緊迫感、時代感,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快,要防止“犯急躁病”,不能急于求成。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功、步步為營,一仗接著一仗打。
聽聞中國企業努力占領全球新能源產業制高點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用“亦喜亦憂”表達心情:“喜的是,我們這一行在全世界走在前頭了;憂的是,就怕來個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考察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時,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員工:“我們說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東西、最高精尖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畢生精力。”
從科技創新到產業布局,“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走那種急就章、竭澤而漁、唯GDP的道路”。
湖北宜昌,長江上中游的分界點,這里的磷化工產業曾造成環境持續惡化。2017年起,當地對域內化工企業實施“關改搬轉治綠”,加速轉向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一增一減,謀的是長遠之勢,行的是長久之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而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分秒必爭。我們要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緊盯顛覆性、前沿性技術,抓牢戰略性、先導性產業。“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久久為功。我們也要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厚積薄發。
快慢之道,是創新之道,更是發展之道。
在共性中尋找個性,推動新質生產力精準布局;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助力新型生產關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與個性中做好“加減法”,就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蓬勃涌動。[詳細]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著眼未來,以強大的金融有力支撐科技和產業創新,用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滿足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需求,支持實現從研發到量產質的飛躍,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詳細]
新質生產力成勢處,高質量發展動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穩”和“進”的辯證法,統一于謀定后動、奮發進取的行動中。[詳細]
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壯志,敢于探索科學“無人區”,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推出更多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推進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詳細]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有利于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詳細]
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也是黨員、干部約束自身行為的標準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之際,我們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與您一起學習領會。[詳細]
今天,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展現出生機勃勃、潛力無限的大好前景。“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應有之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詳細]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越開放,就越主動,越自信。立足西部、著眼全國、聯通世界,不斷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定將邁出新步伐、邁上新臺階。[詳細]
放眼神州大地,新興產業正涌動活力、向陽生長。因地制宜、搶抓機遇,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必能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書寫新篇章。[詳細]
實體經濟是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定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不斷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