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任 榮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各地正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各地從實際出發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方法論,需要認真領會、貫徹落實。
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是唯物辯證法的一條重要原則。馬克思指出:“一切都取決于它所處的歷史環境”“極為相似的事變發生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也是我國古已有之的觀念和方法。如《晏子春秋》中寫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我們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唯有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對生產力發展普遍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中央關于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大趨勢,符合當今時代生產力發展規律,對于各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同時要認識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水平、發展條件、發展狀況存在差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難點不盡相同。因而,必須充分考慮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善于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創造性地落到實處。只有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水平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緊扣科技創新這個核心要素,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在固長板、補短板、鍛新板上狠下功夫,才能探索出發揮本地優勢、展現本地特長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子。
比如,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依托東北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優勢,發展現代生物、大數據等新興特色產業”等;江蘇擁有產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市場規模巨大等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等。這些重要論述,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科學指引。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要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家底,明確發展的優勢和短板,這樣才能精準施策、有的放矢。其次要尊重科技發展及成果轉化規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促進科技創新要素整合,著力解決制約本地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還要善于從大局看問題,牢牢把握自身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深入了解本地產業在產業鏈上中下游、高中低端不同環節的位置以及國內外產業的整體布局,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特色和優勢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制定出符合全局利益并切實可行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落實到位。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詳細]
在共性中尋找個性,推動新質生產力精準布局;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助力新型生產關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與個性中做好“加減法”,就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蓬勃涌動。[詳細]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著眼未來,以強大的金融有力支撐科技和產業創新,用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滿足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需求,支持實現從研發到量產質的飛躍,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詳細]
新質生產力成勢處,高質量發展動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穩”和“進”的辯證法,統一于謀定后動、奮發進取的行動中。[詳細]
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為天下先的雄心壯志,敢于探索科學“無人區”,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推出更多國際領先的原創性成果,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推進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詳細]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有利于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以科技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詳細]
紀律是管黨治黨的“戒尺”,也是黨員、干部約束自身行為的標準和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在全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之際,我們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與您一起學習領會。[詳細]
今天,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文旅領域加速應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展現出生機勃勃、潛力無限的大好前景。“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要求,是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應有之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詳細]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越開放,就越主動,越自信。立足西部、著眼全國、聯通世界,不斷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定將邁出新步伐、邁上新臺階。[詳細]
放眼神州大地,新興產業正涌動活力、向陽生長。因地制宜、搶抓機遇,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必能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書寫新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