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歐陽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終要落到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中,體現到人的現代化和人的全面發展之上,這體現了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之一,主要表現為事物在矛盾運動中前進式變化、變革性進化的狀態和趨勢。馬克思主義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文明進步方向和價值目標,深刻揭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指明“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主義從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把社會看作一個多種要素有機聯系和協同發展的整體。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構成,人的發展涉及肌體健康、人口數量、人的素養、社會關系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等諸多方面。
歷史總是伴隨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向前發展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歷程,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正是不斷探索如何以社會進步來推動、提升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實踐歷程。中國共產黨人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義、求的是大我,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進史,就是一部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奮斗史。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在高質量發展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是一項涵蓋廣泛的系統工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在于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口發展是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必須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人的現代化,必須把人口高質量發展同人民高品質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人口總量充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優化人口結構,推動現代化人力資源合理分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適應。這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體現鮮明價值導向。
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人們創造歷史的活動,如同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的一種總的合力,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自然而然實現的,而是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民群眾在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相統一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結果。在高質量發展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促進人的現代化,關鍵在于不斷強化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性,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創新創造活力,匯聚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詳細]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詳細]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踔厲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上,讓我們大力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把沂蒙精神這一豐厚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詳細]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詳細]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是每一名黨員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也要求我們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注重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善于從中華優秀[詳細]
金融服務,連著企業經營的“小生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讓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前進動能,更好為經營主體增信心、為經濟發展添活力。[詳細]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必能以各民族大團結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落實到位。在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詳細]
在共性中尋找個性,推動新質生產力精準布局;從個性中總結共性,助力新型生產關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與個性中做好“加減法”,就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蓬勃涌動。[詳細]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著眼未來,以強大的金融有力支撐科技和產業創新,用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滿足處于不同生命周期企業的需求,支持實現從研發到量產質的飛躍,必能以科技金融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