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洪興
把握好改造之“微”與民生之“大”,統籌好更新之“微”與治理之“重”,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與治理的成果
徜徉廣東廣州荔灣區永慶坊,撫紅磚灰磚老墻,賞西關大屋“三件頭”,體驗非遺掐絲琺瑯,人人皆可在城市肌理中感悟歲月沉淀,感受發展活力。
走進大益茶庭小憩,店長廖海韻邊嫻熟地泡起普洱,邊打開話匣子:“永慶坊歷史悠久,是文化和藝術的匯聚地,與品味傳統茶、品鑒現代茶飲的體驗很契合。”品讀城市與品茶有異曲同工之處。實踐中,如何實現古與今、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讓老街巷既留住“面子”,又做實“里子”?
保存肌理、守住格局,不能大拆大建,而應在精微上下功夫。大益茶庭所在位置,以前是年久失修的舊房子。為了用好這塊地方,相關部門在原址基礎上進行重點加固,對損毀部分用玻璃建筑加以改造,融合了紅磚墻體和玻璃墻面。墻還是原來的墻,磚也是原來的磚,把“危房”加固的同時,形成了居民樂見、商家可用的融合風格。可見,修葺歷史文化街區,既要從宏觀規劃,保留區域原有肌理、建筑風貌,又要從微觀著筆,做好建筑維護、功能配套。如此,方能便利人們找尋凝固的城市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時指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城市規劃和建設,必須尊重城市現狀和歷史沿革。秉持適應性設計理念進行微改造,處理好“盡精微”與“致廣大”的關系,當是保護、更新、利用的一個重要路徑。
把握好改造之“微”與民生之“大”。永慶坊曾面臨路石破碎、線纜交織、管網老化等問題,街面破敗、居住環境差。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是應民生所需。盡量保留老建筑的空間肌理、外部輪廓,對必要處進行修復,是改造之“微”;路面修整,線纜入地,對衛生、排水、照明、消防、通信等設施進行改善,以現代化手段優化人居環境,是民生之“大”。嶺南建筑整體風貌特色留住了,現代生活的便利度增加了,街巷的吸引力也隨之提升。城市更新,民生為要。既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又改善人居環境,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才能以城市微改造增進民生福祉。
統籌好更新之“微”與治理之“重”。改造更新涉及多方主體、多元利益,需要建立良性互動機制。永慶坊的微改造中,廣州市、區、社區三級聯動,從規劃、設計、建設、運維等方面引導群眾參與,并成立涵蓋多方的委員會。舉辦20余場討論活動,收集100多條問題,聽取接受專家建議15份……得益于廣泛聽民聲、匯民意,最大程度集眾智、聚民心,更新改造過程中的矛盾糾紛大為減少。如今,這一協商理念已嵌入當地基層治理的長效機制。以城市微更新推動治理創新,確保透明、公平,有利于更好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與治理的成果。
在永慶坊漫步,不經意間就能與廣彩、廣繡、琺瑯、欖雕、醒獅等非遺項目相遇。一位游客有感而發:“這不就是高品質生活和高品位文化的結合嘛。”老街區活了,新業態多了,人氣更足了,一座城由內而外散發出古今交融的魅力,正在煥發新的青春。
心中裝著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兩個確立”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堅定信念、強大底[詳細]
新征程上,廣大高校要勇擔使命、貢獻力量,努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今天,讓我們走進“沂蒙紅色堡壘村”——臨沂市沂水縣西墻峪村,感悟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
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詳細]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詳細]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踔厲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上,讓我們大力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把沂蒙精神這一豐厚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詳細]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詳細]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是每一名黨員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也要求我們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注重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善于從中華優秀[詳細]
金融服務,連著企業經營的“小生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讓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前進動能,更好為經營主體增信心、為經濟發展添活力。[詳細]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必能以各民族大團結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