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用更多的改革措施與成果來增進民生福祉,這既是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改革的落腳點
一系列改革舉措破障礙、拆藩籬,打開了社會的活力之門,煥發出蘊藏于群眾和基層的創新創造活力
互聯網時代,一個“點”曾難倒不少群眾。杰桑·索南多杰、阿拉依·哈那提……我國近千萬人口的姓名中含有間隔符“·”。由于用“點”不規范,全角、半角、居中、偏下等形式在銀行、公安等系統中并存,錢取不出、數字支付用不了、網絡業務辦不上等麻煩不時出現。多部門聯合出手,在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服務信息系統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統一姓名采集,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一個“點”寫進國家政策,以政務微改革取得民生大成效,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在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是一場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會形成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的生動局面。
群眾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找到合適工作,就醫更省心,環境更宜人……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從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到養老、托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從平安中國建設,到大氣污染防治,一件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一次次被列入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委會議日程,一點一滴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既立足當前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又著眼長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既致力于物質層面改善,又著力于精神層面提升,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用更多的改革措施與成果來增進民生福祉,這既是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改革的落腳點。
人民是改革受益者,也是改革推動者。在前不久召開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面對面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請大家暢所欲言。”會場中,有來自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港澳臺資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個體工商戶的代表,有來自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有來自有關部門和地方的負責同志,生動體現了“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就要為進一步激勵擔當作為創造更完善的制度環境。從探索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到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再到提出“三個區分開來”……把嚴管和厚愛結合起來,一系列改革舉措破障礙、拆藩籬,打開了社會的活力之門,煥發出蘊藏于群眾和基層的創新創造活力。
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凝聚全社會的改革智慧。40多年前,安徽小崗村村民自愿實行包產到戶的18個手印,拉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村改革序幕;如今,穩步推進土地流轉的小崗村,又在“股田制”試點中走在前面。基層探索是沸騰的實驗室,群眾創新是不竭的能量場。近年來,從天津“一顆印章管審批”,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再到福建三明綜合醫改,一項項閃爍著基層智慧的改革方案應運而生,并逐漸在更多地方生根發芽,匯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勢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繼續到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需要更加充分激發億萬人民的創新活力,以“無數力的平行四邊形”形成改革“總的合力”。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全面深化改革,人民至上。始終牢記人民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把智慧和勇氣凝聚起來,讓群眾呼聲與改革脈搏共振,讓個體奮斗與改革步伐同頻,這場人民廣泛參與的深刻變革定將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心中裝著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兩個確立”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堅定信念、強大底[詳細]
新征程上,廣大高校要勇擔使命、貢獻力量,努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今天,讓我們走進“沂蒙紅色堡壘村”——臨沂市沂水縣西墻峪村,感悟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
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詳細]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詳細]
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沂蒙精神是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踔厲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上,讓我們大力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把沂蒙精神這一豐厚的精神財富轉化為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的強大力量。[詳細]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我們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才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詳細]
新征程上如何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是每一名黨員都要回答好的重大課題。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也要求我們在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過程中注重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要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善于從中華優秀[詳細]
金融服務,連著企業經營的“小生意”,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擴大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定能讓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中小微企業的前進動能,更好為經營主體增信心、為經濟發展添活力。[詳細]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必能以各民族大團結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更大貢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