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造群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領導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少數”,在高質量發展中擔負著謀劃、組織、推動、落實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作出深刻分析,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有的領導干部能力不足,面對國內外新環境新挑戰,不知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領導干部的本領高不高、能力強不強,關乎高質量發展能否順利推進,關乎黨中央戰略部署能否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發展事業、攻克難關、防范風險,都要求領導干部有幾把刷子。當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有的領導干部有做好工作的愿望,也有干勁,但缺乏相應的本領,面對發展新環境、新要求感到無所適從,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本領恐慌癥”。這些干部在實際工作中,或者思維方式固化、知識存在盲區,在推動本地區本單位發展時容易陷入路徑依賴;或者工作歷練不足、缺乏斗爭經驗,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少思路、缺定力;或者坐而論道多、調查研究少,面對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一時束手無策。久而久之,“不會為”的問題就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障礙。領導干部干事創業,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尤其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當下,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啃下深化改革的“硬骨頭”,更加需要領導干部具備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優良作風,善于運用新理念、新方法解決問題,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持之以恒的知識更新和實踐鍛煉中煉就。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勝任領導工作,成為行家里手,根本在于提升理論素養。領導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夯實理論功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使各項工作朝著正確方向、按照客觀規律推進。例如,發展新質生產力,泛泛知道一些概念是不夠的,還要弄清楚其內涵、特點、本質、要求等,掌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特點和趨勢,把握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義和關鍵所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必然需要破解一系列難題。比如,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面臨哪些障礙?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如何拓展?民生保障還有哪些短板弱項?……在扎實的調研中把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摸清摸透,才能弄明白存在頑疾的癥結在哪里,進而找準切入點、著力點,提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措施。
克服“本領恐慌”,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還要注重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優化干部成長路徑。新時代以來,中共中央印發《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等,為新形勢下培養造就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明確了方向路徑。各地也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可行有效的路徑方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把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提高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湖南省郴州市開展大灣區沉浸式培訓,讓年輕干部跳出崗位看自身,增強改革創新、敢闖敢干的工作能力和進取精神。各地區各部門應聚焦高質量發展對干部能力素質的現實需要,幫助干部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強能力弱項,為干部“會擔當”賦能添力。
治理是政治學研究中的重點領域。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推動黨和國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黨治國理政的經驗日益豐富,書寫了“中國之治”新篇章。豐富多樣的治理實踐、卓有成效的治理成果,給我國政治學創新發展注入了動力,為[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不斷促進就業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前不久,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擬增加19個新職業、29個新工種。新職業不斷涌現,既提供發展新機遇、就業新選擇,也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評論,聚焦職業新亮點,共[詳細]
改革永遠在路上,改革之路無坦途。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形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合力,就一定能譜寫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壯美篇章。[詳細]
唯有始終保持銳意進取、迎難而上的奮斗姿態,堅持用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奮力寫好改革的時代新篇,才能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披荊斬棘、一往無前。[詳細]
營商環境像個大磁場,哪里營商環境好,資金就往哪里投,企業就往哪里落,人才就往哪里流。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是個長期工程。堅持久久為功,一個一個問題去解決,一項一項制度去完善,共同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定能讓云嶺大地長出更多吸引“金鳳凰”的“梧[詳細]
心中裝著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腳踏人間正道,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兩個確立”是黨和人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堅定信念、強大底[詳細]
新征程上,廣大高校要勇擔使命、貢獻力量,努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今天,讓我們走進“沂蒙紅色堡壘村”——臨沂市沂水縣西墻峪村,感悟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
以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為發力點,以生態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為突破口,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創新鏈就能更好融合。[詳細]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