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朱步樓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具有技術屬性與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點,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聯網、下一代通信網絡等新技術新應用,又積極利用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引導新技術應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和管理機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制度”。堅持發展與治理、創新與安全并重,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既是保障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堅持以人為本和智能向善的價值導向。發展人工智能,根本目的是造福人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在聯合國框架內加強人工智能規則治理”。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就要讓人民群眾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紅利,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防范濫用人工智能技術給社會帶來危害,引導人工智能向善而行。提高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一方面要引導人工智能發展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以保障社會安全、尊重人類權益為前提,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有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要在法律、倫理等層面引導人工智能的價值取向,確保人工智能發展安全可控。
構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要加快人工智能立法進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為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提供堅實法律基礎。健全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跨境數據安全監管、人工智能安全服務認證等一系列制度,落實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責任制,清晰界定相關主體權利、義務和責任邊界,建立問責和追溯機制,形成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制度體系,以良法善治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制的有機統一,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朝著有利于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方向發展。
完善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監管方式。人工智能迭代速度快,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態中,必須完善與其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監管方式。適應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發展態勢,健全縱向有機銜接、橫向有機聯系的監管網絡,將安全治理嵌入研究開發應用的全過程。加強對潛在風險研判和防范,根據技術發展、行業領域、應用場景等因素建立并動態調整人工智能分級分類標準,對大模型可能產生的安全風險開展合規性評估。加強安全保護基礎理論研究和前沿安全技術研究,推動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創新,開發先進加密技術、認證技術和通用大模型安全可控技術,鼓勵跨學科研究,推進人工智能與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等領域融合,防范數據泄露、惡意攻擊和其他安全漏洞,以高效能科學監管提升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格局。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需要多方協同、共建共治。加強政府主導,建立人工智能監管統籌協調機制,發揮其在戰略規劃、風險管控、規則制定、社會服務體系等方面的總體協調作用。引導行業組織、企業、教育和科研機構、網絡平臺和有關專業機構強化審慎自律,支持其在人工智能安全風險防范方面開展協作,構建多部門協調、多學科融合、多元主體參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和工作體系。同時,搭建公眾參與安全治理的線上線下平臺,建立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體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強大合力。
(作者為江蘇省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
把牢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必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詳細]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決定》各項改革舉措上來,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詳細]
充分發揮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的作用,有助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展望未來,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要素更好賦能經濟發展和美好生活,構筑國家競爭[詳細]
破除與新發展理念不符的體制機制弊端,形成有利于新發展理念落實落地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詳細]
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決定》謀劃的改革任務落到實處,將深化改革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定能以“中國之制”的新優勢推動“中國之治”邁向新境界。[詳細]
充分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在新征程上書寫出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詳細]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應立足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從學理上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以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彰顯知識體系的自主性,以知識體系的自主性彰顯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現代化的原創性貢獻。[詳細]
題定綱成,乘勢而進。立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時不我待,責無旁貸。[詳細]
新征程上,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黨的領導貫穿鄉村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詳細]
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基本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農業農村是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作為首都最大的平原區和農業大區,北京市大興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國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