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著眼未來,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既繼續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舉措全面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又持續在深化上用實勁,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
近期,一家科技公司突破了電池金屬雙極板的性能瓶頸,贏得高功率氫燃料電池出口訂單。研發需要高投入,僅試驗所需的掃描電鏡、原子探針等設備就要數千萬元,企業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原來,這家公司在當地“揭榜掛帥”平臺發布研發需求,最終在高校科研團隊幫助下,迅速跨越了從研發到量產的創新周期。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創新“揭榜掛帥”等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模式,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讓高質量發展成色越來越足。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需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就“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作出專門部署,明確提出“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著眼未來,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為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從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到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從雄安新區拔地而起到海南自貿港打開開放新局面,從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環境修復到河湖長制促進河湖“長治”……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實踐證明,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重大風險挑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讓發展的步伐走得更堅實、更有力量、更見神采、更顯底氣。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依然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市場體系仍不健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體系整體大而不強、全而不精,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民生保障、生態環境保護仍存短板,等等。這些問題都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反映,是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上推動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以科技體制改革為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突破“部分賦權”限制,試點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充分釋放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目前,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6所上海高校院所已完成試點任務,675項成果完成賦權實施,轉化金額達10.66億元。直面問題、破解難題,才能切實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既繼續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舉措全面覆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又持續在深化上用實勁,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就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442.5萬件,風電、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超過11億千瓦……一項項成就,標注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以改革到底的堅強決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們必能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不斷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基礎,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層干部身處一線,既是黨情民情的“親歷者”,也是國家政策的堅定“執行者”,更是維護黨的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實踐者”。基層干部要情系基層,把群眾事當家事、把老百姓當家[詳細]
基層通常指國家組織體系中最接近人民群眾的層級,基層基礎即基層的根基、底盤,是對國家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根本或基點。我國的基層基礎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是社會治理最基本的單元,跟群眾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基層基礎作[詳細]
把牢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必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詳細]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決定》各項改革舉措上來,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詳細]
充分發揮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的作用,有助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展望未來,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要素更好賦能經濟發展和美好生活,構筑國家競爭[詳細]
破除與新發展理念不符的體制機制弊端,形成有利于新發展理念落實落地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詳細]
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決定》謀劃的改革任務落到實處,將深化改革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定能以“中國之制”的新優勢推動“中國之治”邁向新境界。[詳細]
充分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在新征程上書寫出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詳細]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應立足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從學理上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以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彰顯知識體系的自主性,以知識體系的自主性彰顯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現代化的原創性貢獻。[詳細]
題定綱成,乘勢而進。立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時不我待,責無旁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