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華 平
以改革揚優勢、補短板,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明確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條重要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曾經,中國鐵路因一票難求、一車難求,被視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老大難”。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抓手,把短板補長,把長板做優,中國鐵路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大動脈。
把握揚優勢與補短板的辯證法,關鍵是處理好長板與短板的關系。
“要立足優勢、挖掘潛力、揚長補短”“堅持鍛長板、補短板相結合”“抓緊補短板、鍛長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鍛長板與補短板問題。
短板是薄弱點,也是增長點,揭示著努力方向;長板是核心競爭力,是贏得未來的關鍵所在。
長與短是相對的。各地條件千差萬別,發展水平有高有低,關鍵要找準工作發力點,發揮比較優勢,努力把短板轉化為長板。
成渝地區,不靠海、不沿邊,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大棋盤”,奮力打造“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后方”挺進高水平開放的“前沿”。
“跳出本地看本地”,才有改革發展的方位感。從“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到全球產業鏈上比較競爭實力,準確把握“所需”與“所能”,這是揚長補短必備的大局觀。
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增強統籌兼顧的謀劃、掌握固強補弱的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激發新優勢。
長與短是動態的。正所謂不日新者必日退,長板不是一勞永逸的,關鍵要通過補短板來鞏固優勢地位,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把短板變為發展的跳板。
地處高緯度寒冷地區的黑龍江,冬季漫長,本是不利生產的短板,可把“冷”作資源,發展冰雪運動、開發冰雪旅游,“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現現代化,短板在農業,難點在農村。浙江平湖利用綠色科技啃“硬骨頭”,“蔬菜工廠”育苗效率大幅提升,畝均管理費用大幅節省。
立足本地辯證看,方能找準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把自身的“家底”摸透,把欠缺的基本功練實,把獨門的“殺手锏”磨利,才能走出有本地特點和優勢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長與短也是互動的。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關鍵要緊緊抓住最緊迫的矛盾問題,聚焦最突出的薄弱環節,以長板優勢帶動短板補齊,把補短板變成破解難題的“樣板”。
上海寶興里,戶均居住面積僅12.6平方米,舊區改造難度之大史所罕見,卻創下了上海大體量舊改項目簽約搬遷的紀錄。黨建引領、法治護航、居民自治同向發力,“寶興十法”成為舊改群眾工作可復制推廣的“妙法”。
率先試、出經驗,通過破解一道難題,探索出一條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這個由短變長的過程,正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堅持系統觀念,健全已有制度、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這樣的改革,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錨定改革總目標,“看準了就抓緊干”,我們激揚的是制度優勢,積蓄的是發展動能,贏得的是戰略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基礎,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層干部身處一線,既是黨情民情的“親歷者”,也是國家政策的堅定“執行者”,更是維護黨的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實踐者”。基層干部要情系基層,把群眾事當家事、把老百姓當家[詳細]
基層通常指國家組織體系中最接近人民群眾的層級,基層基礎即基層的根基、底盤,是對國家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根本或基點。我國的基層基礎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是社會治理最基本的單元,跟群眾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基層基礎作[詳細]
把牢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必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詳細]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決定》各項改革舉措上來,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詳細]
充分發揮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的作用,有助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展望未來,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要素更好賦能經濟發展和美好生活,構筑國家競爭[詳細]
破除與新發展理念不符的體制機制弊端,形成有利于新發展理念落實落地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詳細]
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決定》謀劃的改革任務落到實處,將深化改革與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定能以“中國之制”的新優勢推動“中國之治”邁向新境界。[詳細]
充分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在新征程上書寫出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詳細]
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應立足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從學理上研究和闡釋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以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彰顯知識體系的自主性,以知識體系的自主性彰顯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現代化的原創性貢獻。[詳細]
題定綱成,乘勢而進。立足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時不我待,責無旁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