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華 平
大膽探索、穩扎穩打,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都分別提出了明確要求。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黑龍江要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在市場準入、要素流動、制度型開放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雄安新區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扎穩打,善作善成”;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科學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分階段扎實穩步推進”……
農村土地制度關系億萬農民最切身利益,不改革不能適應實踐發展要求,但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穩步推進,讓億萬農民吃下放心流轉、放心投入“定心丸”。同時,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充分釋放了農村的巨大活力。
新時代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做到了“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勇于進取”,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戰術上穩扎穩打”,統籌考慮、全面論證、科學決策。
發展無止境,改革有章法。堅持守正創新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條寶貴經驗,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一個重要原則。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好大膽探索與穩扎穩打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于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這要求我們既要有道不變、志不改的強大定力,又有敢創新、勇攻堅的銳氣膽魄。
大膽探索,是以守正為前提的勇毅擔當,凡是有利于黨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這才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國家和民族負責;是以創新為特征的膽識謀略,“既敢于出招又善于應招”,掌握看家本領,成為行家里手,富有膽識謀略,就能做到處變不驚、心中有數,進而分類施策,有效解決矛盾和問題。
穩扎穩打,就要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深刻洞察時與勢、危與機、利與弊,增強各項工作的預見性和前瞻性,謀定而后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善于運用黨的創新理論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從外資準入管理起步,歷經試點、推廣,負面清單制度被創造性地引入國內經濟治理,有效防范了風險,穩步擴大了制度型開放。“大方向要穩,方針政策要穩,戰略部署要穩,在守住根基、穩住陣腳的基礎上積極進取”,正是改革破浪前行的關鍵所在。
改革之路無坦途。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銳意進取、擔當作為,我們一定能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學細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紀律教育的重要部署,引導黨員干部把增強黨性、嚴守紀律、砥礪作風貫通起來,融入日常、化為習慣,綜合發揮黨的紀律教育約束、保障激勵作用。[詳細]
秩序是一種井然有序的社會狀態,是社會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活力和秩序并不是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長的關系,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既充滿活力又有著良好秩序,呈現活力和秩序的有機統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應當并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向國內國際釋放了我們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的強烈信號,吹響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時代號角。[詳細]
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是我國釋放內需潛能所在。下好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干部是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基礎,是做好基層工作的骨干力量。基層干部身處一線,既是黨情民情的“親歷者”,也是國家政策的堅定“執行者”,更是維護黨的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實踐者”。基層干部要情系基層,把群眾事當家事、把老百姓當家[詳細]
基層通常指國家組織體系中最接近人民群眾的層級,基層基礎即基層的根基、底盤,是對國家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根本或基點。我國的基層基礎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是社會治理最基本的單元,跟群眾的聯系最直接最緊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基層基礎作[詳細]
把牢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必將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詳細]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決定》各項改革舉措上來,定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詳細]
充分發揮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的作用,有助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展望未來,我們還需要繼續完善數字經濟治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動數據要素更好賦能經濟發展和美好生活,構筑國家競爭[詳細]
破除與新發展理念不符的體制機制弊端,形成有利于新發展理念落實落地的制度環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活力、厚植發展優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