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張 偉 魏文坤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精神文化支撐。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把準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同時要看到,意識形態領域并不平靜,斗爭和較量有時還十分尖銳。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鞏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安全。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需要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度機制,完善輿論引導機制和輿情應對協同機制等,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聚力以文惠民,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公共文化服務事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事關人民群眾精神共富的實現。新時代,我們建成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推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促進了“博物館熱”“夜校熱”“村晚熱”。當前,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強烈、要求更高,需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緊跟新趨勢、融入新理念、拓展新內涵,為群眾提供更多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文旅發展、城市更新等有機結合,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具活力與魅力。
堅持守正創新,賡續中華文化根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數千年,蘊藏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文化密碼。新時代以來,我們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各地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堅持守正創新,賡續文化根脈,發展文化新業態。比如,山東實施“山東文脈”工程,河南打造《唐宮夜宴》等出圈文化節目。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就要著力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深層次發展活力,特別是要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拓展新邊界、增添新動能,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健全體制機制,深化網絡文化治理。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給文化建設帶來重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挑戰。當前,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也成為文化建設的新空間,網絡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近年來,針對網絡文化蓬勃發展的態勢,我們不斷完善網絡文化管理機制,搭建網絡監管平臺,深化網絡文化治理。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要著眼于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繼續加快突破核心技術難題,創新技術應用,夯實網絡文化治理底座。聚焦網絡文化內容創作,加強網絡文化內容審核,增加網絡文化治理人才有效供給。
聚焦以文傳聲,彰顯中華文明魅力。一個大國要發展興盛,必然要求文化傳播力、文明影響力大幅提升。新時代,我們著力加強國際傳播內容與渠道建設,發揮國際傳播中心、數字文化企業、文化旅游等的作用,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就要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效能。找準文化價值“最大公約數”,推動創意賦能,注重趣味演繹,以情感傳遞引發受眾共鳴。加強國際傳播品牌建設,提升文化傳播品牌效應。借助數字技術打造適合不同傳播區域、不同傳播受眾的傳播場景,推動精準化傳播。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
團結凝聚力量,奮斗鑄就偉業。今天,中國式現代化正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詳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織部門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須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深化跨軍地改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著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詳細]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在要求以制度建設為主[詳細]
社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對于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匯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國的強大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廣闊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來的香港將更加光彩奪目。[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科技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應對體系,加強科技基礎條件自主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和科技實力,筑牢科技創新的“安全之基”,我們定能不斷開創科技安全工作的新局面,實現科技發[詳細]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須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以國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