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圍繞增強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等進行探討,為教育強國建設凝心聚力。
——編者
以一體化增進教學實效
蘭洋
育人之本,莫如鑄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統性工程,需要結合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和引導。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題中應有之義。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常態化開展大中小學思政教案研制、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專題研討,以“同題共答”引領“同課異構”,打破不同學段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壁壘。比如,聯合開展“北京中軸線上的大思政課”,在故宮博物院、北京國子監等場所開展示范教學,讓不同學段的學生探尋文明足跡,增進文化自信。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不只需要知識的澆灌,也需要從思想觀念上進行引領和感召。不斷強化各學段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領力、價值引領力、文化引領力,就一定能在守正創新中增進教學實效。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
劉喆
紅色資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引領力,可以多挖掘紅色資源背后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
紅色資源是最生動的教材。走進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園,到處可見紅色地標,處處都有紅色元素。學校著力構建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紅色課程體系,全面推進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在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學生們擔任義務講解員,受到游客好評。借助紅色資源,學生既能追尋革命先輩成長足跡,又可以在新時代偉大變革中學思踐悟、知行相長。從實踐看,依托獨特的紅色資源優勢,扎實推進立德樹人,有助于讓青少年獲得精心引導和栽培,在耳濡目染中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紅色信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保護好、運用好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更多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定能不斷涌現。
(作者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用藝術活水澆灌思政創新
李樹榕
作為一名藝術教師,多年來的從教經歷讓我堅信,藝術是打開思政教學創新寶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一把鑰匙。
相較于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方式,藝術的優勢在于調動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可感、生動有趣。近些年,我們不斷嘗試將藝術創作引入思政教育,努力讓思政課更具趣味、更有溫度。像“劇場里的思政課Ⅱ”,將思政課的內容通過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進行創新呈現,讓學生在藝術觀演中體悟引領偉大變革的思想力量。用藝術傳遞信仰力量,用情感喚起責任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認同課程所傳遞的價值觀。
借助藝術的力量,找到學生們樂于接受、容易產生共鳴的呈現形式,我們相信思政教育定能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為內蒙古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管理學院教授)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實好改革舉措,必須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強干部隊伍,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詳細]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織部門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須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深化跨軍地改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著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詳細]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在要求以制度建設為主[詳細]
社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對于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匯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國的強大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廣闊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來的香港將更加光彩奪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