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郁靜嫻
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相扣推進糧食生產
曬谷拾禾、運糧進場、壓茬播種……又是一年金秋,各地秋糧陸續迎來大面積收獲,進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三秋”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的最后一場硬仗。今年以來,各地始終繃緊抗災奪豐收這根弦,落實落細各項穩產增產措施,夏糧產量再創新高,早稻總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560億斤以上,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作用凸顯。秋糧在全年糧食產量中占比較大,今年播種面積比去年穩中有增、作物長勢總體較好。確保秋糧豐收到手,將持續夯實“三農”基本盤,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糧食穩,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當前,世界糧食市場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在保持穩定供應的同時,也面臨需求剛性增長、高位增產難度加大等現實問題。因此,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相扣推進糧食生產。
放眼金秋沃野,拓展糧食增產新空間,科技正成為關鍵變量。山東東營的鹽堿地長出豐收糧,貴州著力在丘陵山區推廣應用小型機械,廣西創新實施水稻增密增穗行動……農業新技術和適用設備落地生根,增添了我們端牢中國飯碗的底氣。
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長遠看,隨著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邁入世界第一方陣,科技要素在糧食生產中的權重與日俱增,正在為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帶來新動能。瞄準糧食生產關鍵環節,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加強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集成推廣,鍛長板、補短板,就能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產潛力。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質基礎,也要強化機制保障。糧食歸根結底要靠農民來種,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國家的“糧袋子”才能更豐盈。今年以來打出的價格、補貼、保險等一系列組合拳,充分彰顯政策精準性、實效性,為保障農民收入打下堅實基礎。比如,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適當延長小麥最低收購價定價周期,穩定了農民和市場預期,實打實調動起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圍繞“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作出“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等一系列部署。把部署落到實處,讓好政策落入田間,必能帶動廣大農民多種糧、種好糧。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勢必要推動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躍升。看田間,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優質專用品種、優化種植結構,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看車間,2023年全國糧食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超4萬億元,主產區加快由“大糧倉”向“大廚房”轉型;看餐桌,節糧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繼續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在生產經營消費的全產業鏈條上下功夫,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步伐就會越來越穩健,我國糧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就會不斷增強。
廣袤田疇,稻菽飄香。新中國成立75年來,面對各類風險挑戰,我國糧食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之問。時刻繃緊糧食生產這根弦,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廣袤田野將鋪展更加斑斕的豐收畫卷,中國飯碗將裝得更滿、端得更穩、成色更足。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實好改革舉措,必須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強干部隊伍,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詳細]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織部門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須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深化跨軍地改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著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詳細]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在要求以制度建設為主[詳細]
社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對于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匯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國的強大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廣闊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來的香港將更加光彩奪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