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彭 飛
腦控神經康復訓練機器人、垂直起降飛行器、全球首款無輻式超級氫能摩托車……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一批中國科技創新成果亮相。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日前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在全球的創新力排名較去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位,是排名前30的經濟體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也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從世界現代化歷程看,一些國家正是抓住了科技革命的機遇,才進入現代化國家行列。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
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必將始終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久前,華為公司開發的原生鴻蒙操作系統開啟公測,不少手機用戶爭相“嘗鮮”,感慨“終于用上真正的國產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是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的“地基”,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實踐反復證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當越來越多領域進入創新“無人區”,只有充分激發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實現更多“從0到1”的創新突破。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好幾位是科學家,足見對科學的尊崇,對創新者的禮遇。“看不得病人痛苦”的王振義,立志“讓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的李振聲,60多年潛心研究高溫超導的趙忠賢……他們的科研成果光芒萬丈,他們身上“人生能有幾回搏”的精神更令人感佩,激勵更多人放開手腳創新創造,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才智。
激發創新活力,離不開制度的作用、改革的力量。江蘇蘇州發布關鍵技術全球“揭榜掛帥”需求榜單,旨在更好匯聚創新力量協同攻關。復旦大學相輝研究院為“反常識、高風險、顛覆性”研究提供10年以上長周期支持,讓科研人員厚積薄發、潛心攻關。在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差旅費“包干制”解決了經常深入偏遠地區的科研工作者常遇到的“找票”“貼票”問題。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就要做好改革的“加減法”,減的是繁瑣、累贅、障礙,加的是創新創造的奔涌活力、勇往直前的探索熱情。
“科技創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繼續發揚科學精神,遵循人才成長和科技發展規律,為科研工作者排憂解難、松綁減負、加油鼓勁,必將激活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能。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實好改革舉措,必須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強干部隊伍,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詳細]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組織部門身在其中、重任在肩,必須發揮帶頭作用,努力學在深處、干在實處,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凝結著黨和人民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要深化跨軍地改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發展和安全、富國和強軍,著眼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鞏固拓展國防和軍隊改革[詳細]
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實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內在要求以制度建設為主[詳細]
社會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黨的社會工作,對于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領域各類組織健康發展,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匯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的智慧和力量,具有十[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國的強大支持和粵港澳大灣區廣闊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來的香港將更加光彩奪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