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任 平
(一)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怎么看?
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大家普遍關注熱議。
從中,有人只看到了問題。分季度看,5.3%、4.7%、4.6%的經濟同比增速,呈下降趨勢。單看第三季度,7、8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由此便對經濟增長前景、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等懷有疑慮。
更多的人既正視了困難,更看到了有利條件和因素。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4.8%,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個別經濟體增速雖然相對較高,但其經濟總量和增量與我們不在一個量級。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在結構優化、動能轉換、質量提升的前提下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長。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不妨再來看看,一段時間里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增強,國際政治不確定性增大,全球貿易保護加劇,一些國家的圍堵打壓持續加碼,我國穩外貿、穩外資壓力加大。
二是內需不振。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不強,穩投資難度加大,民間投資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三是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面臨銷售疲軟、效益下滑、市場預期走弱等情況。
四是一些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有的地方化債難度較大,有的基層財政困難,有的企業出現裁員降薪,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壓力上升,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放緩。
既要正視困難,更要堅定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
當前我們遇到的困難,是發展中的問題、轉型中的陣痛,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沉著應對,特別是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科學決策、果斷出手,及時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著力推動經濟穩定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效果正在顯現。9月以來,工業、消費、投資和股市、樓市等領域經濟運行出現的積極變化越來越多,市場信心增強,社會預期改善,不少經濟指標增速回升。
總的看,我們頂住下行壓力、克服困難挑戰,保持了經濟平穩運行、結構調整優化、民生持續改善的發展態勢,經濟運行由探底到筑底再到回升的演變跡象越來越明顯。
隨著存量政策持續顯效,增量政策加快落地,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將不斷增多,四季度經濟運行大概率呈回升向好態勢,全年有望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世界經濟增長將更加依賴金磚國家推動。彭博社認為,中國仍將在未來五年成為全球增長最大貢獻國。
“要登絕頂莫辭勞”。當此之際,我們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經濟形勢,縱觀全局、把握大勢,抓住重點、主動作為,有效應對問題和挑戰,全力以赴把經濟搞上去。
(二)
應對新情況,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面對正常波動,當多一份平常心。看增速,三個季度經濟增速雖有波動,但幅度不大,仍在“5%左右”的預期目標附近。看增量,同比增速雖有所回落,但第三季度經濟總量仍比去年同期高12934億元。
推動結構調整,當多一份進取心。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占GDP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9%;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0%,增速比全部投資高6.6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為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和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化解轉型陣痛,當多一份自信心。前三季度,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速高于全部投資13個百分點,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9.5%;集成電路產量、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6%、22%;新能源汽車產量、出口同比分別增長31.7%、12.5%……這是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有力表現,讓我們更有定力。
全面看,有兩面;兩面看,就全面。
我國經濟發展基礎好、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增長空間大等優勢依然存在。
同時,我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從發展方式轉型,到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量變革、發展動能轉換,周期性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轉型陣痛躲不開、繞不過。
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堅定迎難而上、再鑄輝煌的決心和信心,必須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決不能因為有困難和挑戰就半途而廢、回頭倒退,習慣性回到追求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老路上。
從根本上說,打破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關鍵在科技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
前不久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創新發展正展現出強大動能和廣闊前景。
也要看到,我國科技發展正處于將強未強、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必然會遭遇各種阻礙遏制。科技創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需要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勉勵科研工作者“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放開手腳創新創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各項措施正加緊實施。去年我國研發投入R&D經費的總量首次超過3.3萬億元,居世界第二。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既急不得,也等不得,要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恒抓下去,相信假以時日,我們一定能突破“卡脖子”問題,牢牢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三)
越是挑戰嚴峻,越要一鼓作氣越溝邁壑,看準了就抓緊干。
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把擴內需增量政策重點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費上,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出臺有力有效措施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一攬子增量政策堅持問題導向,具有很強針對性。
“兩重”“兩新”加快推進,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等形成化債“組合拳”為地方發展減負擔、增動能,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全部下達到項目和地方,建好用好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機制……一攬子增量政策既注重解決當下突出矛盾和問題,又著眼于我國經濟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更加突出邏輯性。
加強財政稅收、貨幣金融、投資消費、收入分配等宏觀政策的統籌協調和系統集成,用好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統籌今明兩年政策銜接、工作銜接……一攬子增量政策堅持系統施策、長短結合,充分體現系統性。
加快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發布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一系列改革舉措正加快推出,發揮著引領作用。
9月份,工業、服務業、消費、預期等指標好轉,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5.1%,比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
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1%,連續兩個月環比上升,5個月以來首次回到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2%,環比增長0.2個百分點……
10月份,房地產市場交易趨于活躍,多個指標在較長時間同比下跌后出現正增長。其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分別增長14.1%、47.3%,其他很多城市商品房網簽成交量也在不同程度增長。自2007年以來,“銀十”成交量首次超過“金九”。
在一攬子增量政策作用下,市場活躍度快速回升、企業經營預期較快改善、內需潛力有效激發、工業服務業增速加快。
一攬子增量政策措施強信心、促增長效果持續顯現,金融市場迅速反應,股、債等市場反應都比較積極正面。
中國經濟正在爬坡過坎,吃勁的時候更需要穩住勁。當不得“瘋牛”,要當“慢牛”。進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中國經濟一定能穩扎穩打、行穩致遠。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干字當頭,眾志成城。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戰勝挑戰中發展、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
關鍵時期、關鍵一年,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最需要凝心聚力、振奮精神、鼓足干勁。風雨無阻向前行,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前進的步伐。
“中國發展前景是光明的,我們有這個底氣和信心。”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關系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牢不可破,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詳細]
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增效[詳細]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系統思維聚合力,用系統方法謀全局,必能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推動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讓我們走進《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臨沂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聆聽《沂蒙山小調》的創作故事,感悟黨和人民心連心的魚水情深,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新征程上,落實好改革舉措,必須有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強干部隊伍,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詳細]
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是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