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各地吸引企業投資興業,不能再迷信過去的模式,而要在政策供給、環境塑造與企業訴求、市場需求之間尋找新的共振點
不久前,與一名民營企業家就招商引資進行交流,他感慨道,對民營企業來說,要優惠不如給機會,求傾斜不如要公平,等扶持不如靠法律。如此取舍,令人深思。
實施稅費、用地等優惠,提供財政補貼或以獎代補……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把各類政策優惠作為招商引資的“撒手锏”,不乏成功案例。這一招,為啥現在沒那么香了?
企業要長遠發展,優質的營商環境更有利于穩定投資預期,從而持續培育自身競爭力,這種可持續性發展不是取得某個方面的政策優惠就可以實現的。而從地方發展的角度看,在政策優惠上“內卷”,不僅降低了資源要素整體配置效率,還可能導致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不可持續。
換言之,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各地吸引企業投資興業,不能再迷信過去的模式,而要在政策供給、環境塑造與企業訴求、市場需求之間尋找新的共振點。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客觀要求,也是廣大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已成為民營企業的重大現實關切,也是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重要發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近年來,從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守護”專項執法行動,糾治限制企業遷移、設置進入壁壘、謀求自我小循環等行為,到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支持社會資本加大對設備更新等投資力度……各地各部門著力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為民營企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需要法治護航。過去,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不夠規范,缺乏法治保障,有時甚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舊賬”,給企業造成損失。厲行法治,形成透明的規則、穩定的預期,對民營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定心丸”。上海從具體問題、具體場景入手,著力把干部的顧慮、企業的期盼梳理清楚,推動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浙江全面實行“綜合查一次”,統籌各執法部門檢查計劃,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盡可能減少對經營主體的不必要“打擾”……把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落實到位,營造有利于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的制度環境,不愁不能吸引更多“金鳳凰”。
民營經濟是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并將長期堅持的大政方針。不久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這次開門立法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期待以此為契機,不斷創新制度和政策供給,更好回應民營企業和社會關切,營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關系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牢不可破,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詳細]
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增效[詳細]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系統思維聚合力,用系統方法謀全局,必能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推動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讓我們走進《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臨沂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聆聽《沂蒙山小調》的創作故事,感悟黨和人民心連心的魚水情深,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
奮進新征程,不忘來時路。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大道上,讓我們向千千萬萬的老兵們學習、致敬,凝聚最強大的精神動力,勇毅前行。[詳細]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舉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