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華 平
得其法則事半功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兩手并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于胸有成竹的、思慮縝密的,那就要搞頂層設計;對于心里沒底的、還不成熟的,就摸著石頭過河”。
堅持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論。
改革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有“設計圖”也要有“施工圖”。加強頂層設計,對改革內容進行統籌設計,對改革路徑進行整體謀劃,才能使得各方面改革有機銜接起來,保證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
摸著石頭過河,是對我們改革開放策略和方法的形象比喻。實踐中,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就采取試點探索、投石問路的方法,先行試點,鼓勵大膽探索,取得經驗、看得很準了再推開。實踐證明,這一改革方法符合中國國情,適應我國漸進式改革的特點。
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是辯證統一的。頂層設計更重系統思維、整體戰略,摸著石頭過河更重敢闖敢試、基層探索。堅持兩者協調統一,才能蹄疾而步穩,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
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推廣,到經濟特區相繼設立,從戶籍制度改革由中小城鎮推及特大型中心城市,到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由試點邁入全面深化新階段……我國改革開放正是這樣一路走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今天,改革頂層設計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大盤子。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作了總動員、總部署,各地方各部門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把“大寫意”轉化為“工筆畫”。
必須看到,改革進入深水區,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并沒有過時。“熟門熟路的改革,就像在游泳池,標著線,哪兒是淺水區、哪兒是深水區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里,不得摸著石頭過河?”習近平總書記的生動比喻,回應了“摸著石頭過河就是保守和膽小”的錯誤論調。
改革之路從無坦途。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既有許多未知領域,也會面對難以預料的因素,既需要去實踐中大膽探索,又必須慎之又慎,不能隨便“翻燒餅”。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怎樣推進共同富裕,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如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很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必須通過基層實踐總結新鮮經驗、汲取創新智慧、破解發展難題。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通知,將自貿試驗區取得積極成效的30條試點措施向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從試點探索、形成經驗到上升為制度性成果,生動體現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動。實踐證明,試點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可以推動頂層設計和先行探索有機結合,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大潮奔涌,多少蜿蜒細流匯聚為奔騰河流,多少無名山丘崛起為時代高峰。堅持正確方法論,更好把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我們一定能掀起更加波瀾壯闊的改革潮涌,推動“中國號”航船駛入更加開闊水域。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關系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牢不可破,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詳細]
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增效[詳細]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系統思維聚合力,用系統方法謀全局,必能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推動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讓我們走進《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臨沂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聆聽《沂蒙山小調》的創作故事,感悟黨和人民心連心的魚水情深,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