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許曉東 杜志章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為我們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供了科學指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這離不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認識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我們黨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大勢,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從2012年的498.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259.1億元,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穩居世界第一,《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總量連續多年位居榜首,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打下堅實基礎,推動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同時要看到,我國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應當認識到,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等相互交織、相互支撐,必須全面部署、協同推進。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把握科技創新規律的必然之舉,有利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強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夯實生產力發展的產業基礎;也有利于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高地,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為此,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技基礎。
具體來看,可在幾個方面著力。在科學選題方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在協同融通方面,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提升協同攻關效率;在評價引導方面,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完善激勵制度,讓科研人員能夠坐得住、鉆得深,敢于攻堅克難,開展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釋放創新活力;在資源保障方面,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作者分別為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關系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牢不可破,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詳細]
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增效[詳細]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系統思維聚合力,用系統方法謀全局,必能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推動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讓我們走進《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臨沂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聆聽《沂蒙山小調》的創作故事,感悟黨和人民心連心的魚水情深,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