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常 晉
生育不僅有直接成本,也有間接成本及機會成本,針對問題精準施策,才能對沖成本、減少后顧之憂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維持平衡的人口結構,對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人口問題是“國之大者”,人口發展事關國計民生。當前,我國總體上已由人口增量發展轉向減量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程度加深,優化生育政策、強化服務支持十分重要和必要。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從4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涵蓋了由生育到托育、教育,由醫療、住房到就業等多個環節,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有利于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
對家庭來說,生育壓力不僅在十月懷胎期間,還貫穿于長期的撫育過程。推動生育支持政策更好發揮作用,堅持系統思維,找準制約生育意愿的痛點所在,細化實化優化具體措施,才能調動育齡人群的生育意愿。
生育支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找準發力點,讓育齡家庭有獲得感,十分關鍵。生育不僅有直接成本,也有間接成本及機會成本,針對問題精準施策,才能對沖成本、減少后顧之憂。
當前,不少地方通過強化醫療保障、增加補貼等政策舉措為生育護航,既可行也必要。不過,如果進一步放寬視野,就能發現更多努力空間。比如,家長接送不便,有條件的地方不妨出臺多孩子女同校就讀具體實施辦法;孩子沒人照看,可以采取激勵措施,鼓勵用人單位結合實際采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方式;結婚費用過高,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額彩禮等陳規陋習,也是減負的一種方式。
要看到,生育對個人的身心狀態、職業發展,家庭的生活氛圍、經濟負擔等,都有巨大影響。充分評估各方面影響,提升政策的精準度和穿透力,真正為生育減負、讓生活提質,生育意愿的提升才會順理成章。
還應看到,生育對女性有更大的影響。如今,職場女性生育歧視仍然存在。要完善促進婦女就業政策,對用人單位給予相應補貼或政策傾斜,強化女性職工在懷孕、生育和撫育階段的權益保障,營造更好的育兒環境。
女性在職場上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回到家中還要獨自承擔繁重的育兒勞動,生育意愿自然會大打折扣。積極構建新型婚育文化,推動夫妻共擔育兒責任;強化生育醫療保障,改善產婦生育體驗……應多措并舉,讓每位媽媽都能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的雙重支持與尊重。
保持合理的生育水平、維持平衡的人口結構,對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期待各地各部門繼續完善落實生育支持措施,加快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以更精細的政策措施托舉群眾多元化的生育需求,進一步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讓更多人敢生育、愿生育。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關系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牢不可破,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詳細]
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增效[詳細]
9月2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系統思維聚合力,用系統方法謀全局,必能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詳細]
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推動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代代相傳,讓我們走進《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臨沂市費縣薛莊鎮白石屋村,聆聽《沂蒙山小調》的創作故事,感悟黨和人民心連心的魚水情深,凝聚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