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牛樂耕
李軍鋒
面向未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本質是講道理。如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思政課入腦入心,始終是我們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以真理講深道理,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真理是道理立得住的根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近年來,各地各學校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高質量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北京大力擴展思政課教學“朋友圈”,把教學名師、學校校長、專家學者、奧運冠軍、藝術名家以及“12345”市民熱線“金牌話務員”等都邀請到這門課程的講臺上,既講理論,也談實踐,用真理的力量筑牢信仰。實踐啟示我們,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深刻的道理,才能更好教育人、引導人。
以事實講透道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事實最有說服力。全面小康的夢想變為現實,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探索不斷深化……新時代以來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是思政教育的最佳素材;火熱的實踐,是思政課最生動的課堂。北京全面打造“時代新人強國行”主題實踐育人活動,深化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今年暑期,高校學生在思政課老師帶領下,來到前門小院議事廳“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沉浸式學習體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具體實踐。類似的案例教學場景,在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首鋼園、西樊各莊科技小院等200余個市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生動呈現。讓道理“看得見”“摸得著”,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感染力。
以真情講活道理,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道理結合真情實感最能打動人心。這就需要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課程內涵。近年來,北京深入推進“‘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開展“信仰行”“紅色行”“古都行”“文藝行”“志愿行”“園區行”“書香行”等育人活動,以文化潤心,以情感動人。前不久,“強國復興有我”首都高校新生教育主題“大思政課”在良鄉大學城生動開展,全景展示了“‘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計劃文化育人的豐碩成果,不少學生感覺耳目一新、收獲很大。實踐表明,思政課以文化為紐帶,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更好發揮溝通心靈、啟智潤心作用,不斷增強廣大師生矢志奮斗的信心和力量。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面向未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為內容支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定能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ㄗ髡邽楸本┦形逃の止苋粘9ぷ鞯母睍洠?/p>
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加強前瞻性研究,使制定的規劃和政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詳細]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把握好目標任務的長期性和階段性,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起來,將謀劃長遠和干在當下結合起來,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詳細]
個別黨員干部干工作,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結果卻導致出現另一個問題甚至一些更棘手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的需求,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a href="http://www.322765.com/llzgsy/202411/t20241113_15096931.html" target="_blank">[詳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部署,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詳細]
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如何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超越“古今中西之爭”,將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體系化學理化,構建一套立足中國本土又擁抱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自主知識體系,并能與海外學者和智庫專家展開理性、有效[詳細]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期待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在此背景下,不斷推進世界中國學研究,必須不斷拓展學術視野、探索多元視角。[詳細]
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大教師不能辜負“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必須肩負起“‘夢之隊’的筑夢人”的神圣責任。每一位教師都應把教育家精神作為自覺追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燈者、爭[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向全世界再次宣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展示了為實現目標愿景所作的系統謀劃以及為之持續奮斗的重大舉措。對正處于動蕩變革時期的全球格局而言,這無[詳細]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耕地保護,關系到十幾億人的飯碗問題,要常抓不懈,打好持久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牢不可破,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中國飯碗”必將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詳細]
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增效[詳細]